Advanced search
Related Searches: Bluetooth, Virtual Reality, android, mtk, smart phone, smart watch, Keyboard, OPENBOX View all
Picture of 南山律在家备览 宗体篇 第八课 问答释疑

南山律在家备览 宗体篇 第八课 问答释疑

SKU: FS9101690
弘一大师遗著—— 《南山律在家备览》 五浊恶世,光芒再现。
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
     

第八课, 问答释疑

我们还是回到最前面的大纲表,第八课跟整个大纲有什么关系呢?第八课是属于受戒仪轨当中的最后一段,就是说我们受戒之后,关于受戒这个事情,有的人在受戒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这个问题的存在会不会影响到他得到戒体,很多常见的问题都在这个里头。好,我们翻到20页。先看甲一的三皈依这部分。

甲一、三皈

羯磨注云『此但受归法,无有戒法。故母论云。三归下有所加得归及戒,若无加者有归无戒。』

就是说,受三皈依的话只有受皈依的这个法,所谓“皈依的法”,我们刚讲,三皈依它是反邪三皈,反邪就是我们在佛前立下誓愿:从今天开始,我要以三宝作为我的导师。那么祈求三宝的救护,乃至最后我要成就三宝的功德,总之我们将整个生命从过去一片狼藉转变成向三宝的境界,从此趣向大光明。所以整个三皈依就是说等于我们在佛前立下誓言:从今天开始我要正式地以三宝为导师,而趣向三宝的境界。是这样的一个誓言,当然这个不只泛泛的誓言,同时有受戒的时候这种三宝力量的加持,所以在心中可以成就三皈依的戒体的种子。它一样是有这个戒体的种子,只是它是三皈依的戒体。但是这个是只受归法,受皈依的法,反邪的皈依的法,它没有戒法,没有戒法很多人会担心,说皈依之后那我还可不可以吃荤呢?这个问题。那当然没有这个问题,受三皈依之后没有强迫一定要吃素,杀盗淫妄的事情也没有说一定不能够做,就是允许你慢慢地去断掉它,所以它不是像受五戒有这种戒法在里头。底下说:“故母论云”,“母论”就是《毗尼母论》,它说,“三归下有所加得归及戒”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们看第18页,第18页的“乙二、正纳戒体”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皈依誓这个地方,“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所谓有所加持的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三句的“尽形寿”,第四句的“为五戒优婆塞”,那么加上这句的话,这个时候就同时成就三皈依和五戒,所以有所加得归及戒。若是无所加的话,就是只有念,“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跳过这句的话这个时候就只有三皈依,而没有戒,差别在这里。这是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受三皈依之后没有任何的戒法的约束,唯一的约束就是你要以三宝为我们的导师,不要去拜鬼神,不要去听从邪法,不要去亲近邪人,这个外道邪人,就是这几个限制。

业疏又云—『又问:得一年半年受否?答:得随日多少受三归也。』

就是说,三皈依可不可以只受一年或半年?底下回答说,“得随日多少受三归也”。就是说你要受三皈依受多少天都没有关系,甚至是乃至一刹那的念头来受持三皈依也很好。因为这个善法的态度也经常开缘。以前我们在佛学院的时候,我们那个佛学院的院长海公长老他就告诉我们说,戒法的善法的部分尽量开缘,当然也不是乱开缘,就是尽量让大家能够去受这个戒法,不要说一定把标准定得那么高,你一定要都得尽形寿,不一定的,三皈依乃至多少天都可以。就是说当你的心中纳下三皈依的这个种子的时候,它就是金刚种子,它会作为你未来得度的一个因缘的种子。这个人乃至他是以一种不是特别了解的心,那么他愿意受三皈依,那也很好,只要他不要毁谤,他受三皈依的时候就在他心中种下种子了。就像佛陀时代有个老先生,他来到僧团想出家,结果他次第地请五百个阿罗汉当父为他剃度,那阿罗汉都有神通,就观察这个老人家,八万大劫之内都没有出家的善根,然后就不让他出家。后来这个老先生就哭哭啼啼,在僧团外哭哭啼啼,佛陀过来了就问,“老人家你是为什么事情哭呢?”他说,“我想出家,大家都不让我出家,因为说我八万大劫之内没有出家的善根。”佛陀说,“我为你剃度,你有出家的善根,我让你出家。”后来他出家之后果然很快就证果了。阿罗汉们都很奇怪:“奇怪,我们用罗汉的神通观察他都没有善根,那为什么佛陀能够为他剃度出家而且还证果呢?”因为阿罗汉的神通只能看到前面的八万大劫。佛陀说,“在八万大劫以外,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人曾经做过樵夫,整天上山砍柴,砍柴碰到老虎,被老虎追,追到树上去,一紧张就念了一句“南无佛”,念这句“南无佛”,他那时候心中对三宝是有很强烈的皈依的心,这个时候就种下金刚种子。在久远久远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他就因为这个种子,就开花结果,然后证果。所以三皈依的话就是说,只要他对佛法的态度不是很排斥的话,能够尽量和三宝结个缘,这都是好事,那他如果愿意半年一年都可以。当然我们正式受法的时候都是念尽形寿什么的,我们不会念什么一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会这么念。但是你可以跟他讲,你就说你愿意受半年或一年,不愿意受,碰上外道的时候自然就舍戒了。但是不管他能够受多久,那都是好的。看下一个问题:

业疏云『五趣为言皆得受也。除报重者,自余山间空远轻系地狱,皆成三归。除不解者。』

“五趣”实际上就是六道,六道有时候会讲五趣,就是把阿修罗这一道分散到其它的道去。我们六道的众生都能够受三皈依,谁都能受,就像菩萨戒一样,谁都可以受,除了什么呢?第一个报重,就是他的业障太重。什么叫业障太重?就是比如说他有邪见,他有邪见根本就不想受,那就没办法。或者他堕落地狱,太苦了,那也没有办法受。所以所谓不能够受,并不是说有什么障碍,而是因为他的心根本没有办法生起祈求三皈依的心,那就没办法。像他有邪见,他有邪见的话,他当然不可能生起想要祈求三皈依的心,后来地狱道太苦了,那也没有办法了,一直在承受着痛苦的感受而已,也生不起祈求三宝的心,那也没有办法,这称为报重。“自余山间空远轻第地狱”,就是自这个以外的其余甚至像山间空远的轻系地狱。这个就是今天早上我们带各位观修的四种地狱当中最轻的“孤独地狱”,这个“孤独地狱”就是在人烟比较稀少的山间或者是比较空远的海边。空旷处会有这种轻系地狱,是地狱当中最轻的地狱。只要他在轻系地狱不要苦到说头脑一片混沌,那都可以成就三皈依。那如果像什么八寒八热啊、坚冰地狱啊,那真的太苦了,苦到头脑一片混乱,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其他的话在这个以上的其它的六道众生都能受。这是第一个,除报太重不能受,第二个,除不解者。“不解”就是不解法师语。比如说我今天去美国,他不明白我讲的话,那也没有办法。但是像畜生道,大部分的畜生它也是不解法师语,但是像《菩萨戒经》说,你还是为这个畜生道来受三皈依,为什么呢?还是为他栽培三皈依的善根,栽培佛法的善根。同时畜生道也是很难说的,有时候它虽然是愚痴,但是它过去生可能栽培过这个善种子,所以你给他受三皈依,有的众生还是能够领受的,这个很难说。像国清寺的禅堂,根据《国清百录》里面记载,国经寺禅堂的出家人,很多是在唐朝的时候智者大师放生的鱼,死了之后变成出家人在国清寺禅堂参禅。所以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智者大师在放生的时候为他们说法,说圆顿的法门,为他们种下圆顿的种,所以有这个福德因缘来到国清寺,变成出家人来参禅。所以“不解者”主要是语言不通,但是畜生道的话就是不一定,你还是可以为他受。那这个属于三皈依的问答的部分,三皈依谁都可以受。接着看甲二五戒。

甲二、五戒

就是说关于三皈五戒乃至八关斋戒到底能不能得到戒体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一般受戒的人常常会提问的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们给各位作个圆满的回答。现在关于戒律的说法,每人说法很多,但是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说法,都必须要有律藏的依据。它不像经论那个空性的道理,不管你怎么说,横说竖说,只要你不要违背这个义理的话,你要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律典不一样,“律为佛制”,必须要有律典的依据才可以说, 才可以作为根据。即使我说的,各位也要看我说的话到底有没有律典的依据,都一样。也不能说是哪个大法师说的、哪个长老说的,这都不能这么说,必须要有律典的依据才可以。我们看到五戒的这个部分,先看到第一段,第一段是谈到“渐受”跟“顿受”:

▲业疏云—『有人言,五戒木叉唯顿无渐,此事如何?』

在《业疏》里面说,“有人言”,就是有的人这么认为,五戒的波罗提木叉唯是顿受,没有渐受一二戒。我先解释下什么叫“木叉”:戒有很多的名字,波罗提木叉就是其中的一个意思。波罗提木叉就是称之为别解脱或保解脱。别解脱,就是说你受一条戒,就可以得到一部分的解脱。比如说你受不杀生的戒,就可以解脱短命、多病的这种不可乐的果报。你要是受不邪淫戒,就可以解脱欺负贞良或得不随意眷属的这种不好的果报,所以叫做别解脱,它的因为是分开算的;保解脱,保就是保证,受戒之后保证趣向解脱,称之为保解脱。这个就是波提提木叉的意思,是附带意说一下的。重点要谈论的是它到底可不可以渐受。有人说五戒必须要一次全部受,没有渐受一两戒的情况,那此事如何?事实上律学从佛陀灭度一百年之后就开始有分部派:大宗部、相作部……然后大宗部、相作部又同时分出很多的部派。这些部派很多就是在律学上的知见各各不同,所以会有分部派。所以律本来就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而我们汉地的主要是根据四分律这个部派,但是不管你根据什么部派,你都必须要有律典的依据,不能我自己想啊,那不行的。所以有人说五戒必须全受,事实上这个是属于《萨婆多论》,是属于有宗部的思想,他们是这么认为要全部受的。但是我们这个四分律所根据成实宗的说法就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底下的文:

▲业疏云—『论答。随受一二三皆得律仪。善生所列一分二分少分多分满分是也。准斯明渐,五师受一得戒不疑。如簿俱罗唯受不杀例也。』

在《成实论》里面它回答说:五戒可以随你的心愿受一戒、两戒、三戒都可以,都可以得到戒体。“律仪”指的是戒体。有的是说看你各人的心力、意愿乃至你先学习受一戒也好,尽量发心随学。比如说五戒杀、盗、淫、妄、酒,你说不杀生这个相对来说容易多了,纵然你吃荤,但是你也不要把活物带到家里面亲自杀,你可以买三净肉。家里面的蚂蚁、蟑螂,不要用杀虫课剂来杀害它们。事实上我听过很多的例子,家里面用杀虫剂有时候会越杀越多,杀不完,它那个繁殖能力很快。当然第一个,就是家里面要尽量保持干净,不要有残留食物什么的,还有就是现在有一种有机的东西,它可以散发出味道,可以驱赶蚂蚁或蟑螂什么的,那也可以试试看。所以五戒你可以先试试看乃至一戒都可以,像这个善法就是我们慢慢地随学上去。当然有的人善根强,一下子就受五戒,那也是有的。但如果刚开始善根没那么强,一戒两戒慢慢学,那也很好。“论”是阿罗汉或菩萨的所造的论,那当然论的话,它还必须还是要有经典的根据,因为经典是佛讲的,佛讲的是唯一的、最原始的、最主要的根据。所以底下《成实论》它有引经典《善生经》里面佛的的开示作为证明。《善生经》就是《优婆塞戒经》。在《善生经》是面有说,受五戒当中的一戒,叫做一分的优婆塞或优婆夷,受了两戒的叫二分。受一两戒的叫少分,受三四条戒的叫多分,五戒全受的叫满分。在这个经典里面有很明确的说明五戒可以只受一条或两条这样子,所以有经典的证明,那绝对是不会有错。“准斯明渐”,准《善生经》的证明,我们知道五戒是可以渐受的,受一条都可以,让我们慢慢练习。所以以说“五师受一得戒不疑”,你打五位法师每位法师都为你受一条戒,那都可以得到五戒的戒体。比如说你在五个时段,第一个时候找第一个法师帮你受不杀生戒,过一阵子又请第二个法师帮你受不偷盗戒等等,五师分别受五条戒,那是可以得到戒体的,那没有疑惑。 不过三皈依的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一次全部受。三皈依没有说我只皈依佛,那么法呢我没兴趣,对出家人我更没信心。那不行,三皈依的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缺一不可,要同时受的。以上是经典证明,另外底下举实际上的证明:“如簿俱罗唯受不杀例也”。就是说佛陀时代有一个簿俱罗尊者,他老人家一生都不生病而且寿命特别长,活了一百六十岁,一百六十岁当中从来不生病,而且他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亲不喜欢他,想把他杀了。放到水里面去淹,怎么淹也淹不死,为什么?因为他过去生在毗婆尸佛的时候,他曾经很虔诚恭敬地就单单受了一个不杀生戒。受了戒之后也是很殷勤地护持这个戒法,所以就感召到在生生世世当中都不生病。那在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时代,不仅不生病而且还相当的长寿,一百六十岁。所以反过来说,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老是生病?那这个可能就是过去的杀业造太多了,那么就要多忏悔杀生的这个业。这个是讲到渐、顿的问题。下面讲到“延促”,受戒之后可以受多少天的问题:

▲    业疏云『如成实中,亦随日受乃至尽形。』

根据《成实论》的说法,五戒一般来讲尽形寿: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是你说你不要尽形寿,你要一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也行。乃至半日半夜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也行。它是可以开缘的,只是我们在念的时候没有这个习惯,我们都是念: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就理论上来说,你五戒的时候就念:我一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五戒优婆塞(优婆夷),也是可以的。而且不但五戒是这样,八关斋戒也是一样。八关斋戒就是说你可以受一天,也可以两天,乃至可以尽形寿地受,这是延促,你可以延到一辈子来受也可以,或者短到一日一夜乃至于短到半日半夜,也是《成实论》里面它说的,八关斋戒乃至可以半日半夜来受,可以的。就像有的人比如说他“过午不食”这条戒可能有点问题,那他可以半日半夜。因为一日一夜是24小时,半日半夜就是12小时,12小时受八关斋戒。当然这种情况我在外面是比较没有特别地说,是怕挨人家批评。不过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这个《南山律在家备览》它引《成实论》的根据。就是说如果你真的不得已,没办法受一日一夜的话,乃至受半日半夜都好。所以说这个善法的话是尽量开缘,能够随你个人的能力所及尽量受。当然这个前提也不是因为懈怠,是你很有心想受八关斋戒,只是之客观的条件不允许,所以才这样子地开缘,而不是说你根本在家没什么事,那我就是懈怠。不是那个意思。所以五戒也是一样,乃至半日半夜都可以。那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举个熟悉的公案:佛陀时代有个沙门叫亿耳,他过去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曾经跟着一群商人到大海里面去采宝。采宝回来的时候,他们经过一个小岛,他就先到这个岛上去游览。其他商人就起了不好的心,把他放逐在这个小岛,自己先离开了,不带带他走。结果这个亿耳就只好沿着这个小岛到处找找找,找回家的路。走着走着,看到有一个人,他白天的时候非常快乐,很多的才女在那边唱歌、跳舞,然后吃些很好的饮食,受种种快乐的生活,到晚上的时候,突然整个境界全都变了,很多狗啊等等的一些动物来撕咬他的肉,把他咬成碎块。他白天的时候又开始受这种五欲的快乐。他觉得奇怪:这个人怎么果报差距这么大。他就问这个人。这个人就说,他过去生也曾经信佛,但是他有个坏习惯,喜欢邪淫。有一天,有一个尊者告诉他说,“某某人啊,你这样不好,你这样邪淫,以后会堕到地狱里面去的”。这个人他说,“我也知道这个不好,但是我已经习惯了,怎么办呢?”尊者就问他说,“你一般邪淫都是在白天或者晚上?”他说是晚上。“好,那你白天受五戒,晚上你就舍戒,舍戒是控制不住习气,没办法。白天不做邪淫的时候,你就静静地持五戒。”他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白天持五戒,所以他现在的果报就是白天就受种种五欲的快乐,晚上邪淫,晚上就受地狱的果报。这个因果啊分开算的,很清楚的。

这个亿耳走着走着,又看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刚好反过来,白天被狮子虎狼咬碎他的身体,到了晚上的时候受五欲的快乐。他也是问这个人:“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果报?”那个人跟他说:“我过去是个做屠宰业的旃陀罗,专门杀猪杀羊。有一天,有个尊者来告诉我说,‘某某人啊,你这个业非常不好,将来要堕入地狱’”他说,“我也知道这个非常不好,但是我们家就是靠这个过活,我要是不做这个,我怎么办?”那尊者就问他说:“你屠宰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他说:“我都是白天啊,晚上下班休息就不做了。”那尊者就跟他说:“那么你晚上下班之后就静静地受持五戒,白天就管不了了。”他就按照这个方法,结果就是果报现前了。因为白天屠宰,所以白天受地狱的痛苦,晚上呢静静地持五戒,所以晚上受种种五欲的快乐。这个也是个例子,就是说五戒甚至也可以受半日半夜,不过这个也是很特殊的例子。就是说你五戒或八关斋戒的因缘不具足,那么才这样子地受。我想各位也不希望像他们一样,以后果报现前的时候,白天很快乐,晚上被动物撕咬,这个也太极端了。但就理论上来说,如果因为障碍的原因,受一日一夜乃至半日半夜,都是允许的。这个是说明五戒,八庆斋戒也是一样,受戒时间长短的一个问题。接着看下一段,具支的问题:

《事钞》云『问:口中四过,何为但有妄语。』

口的四过包括: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绮语,就是说一些使人心念会动的没有意义的开玩笑的话或者是一些浮华不实的话;恶口,就是讲一些很粗暴的话、骂人的话;两舌,又称为离间语,在甲乙两个人当中说种种离间的话。口中的过失有四种过失,那为什么在制五戒的时候就只制不妄语这条戒呢?看底下的回答:

『答:正答但奉法语,余三并摄。转释又佛法贵实语,故在先摄也。』

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受不妄语这条戒的时候,余三并摄,绮语、两舌、恶口都摄在里头。所以不要说我受不妄语戒我只是不打妄语而已,不说谎而已。不是的,事实上也包括你不可以绮语、两舌、恶口、,都不可以的。如果要是犯绮语、两舌、恶口、,一样要结中品或者下品的罪,一样要结罪,所以这个观念我们必须要知道。不是说它没有写就没有,事实上都含摄在内。那为什么只有举妄语呢?底下转释:佛法说真实语,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佛陀是这样的一个表率,所以佛法也强调要说真语,不要打妄语,也强调直心是道场,因为把妄语提出来作为代表,也就把绮语、两舌、恶口都包含在里面了。这是关于具支的问题,接着下一段,关于自誓受的问题:

▲业疏云『如文中皆自誓受者,多论文云听五众受。两俱得也。』

“律文”就是四分律,南山律宗所宗的四分律。在四分律的律文当中容许自誓受。所谓的“自誓受”,就是说你在三宝前依着这个仪轨,自己念着受,这叫自誓受。“多论”就是《萨婆多论》,《萨婆多论》它是属于另外一个宗派的,它不是南山的正宗,它是属于有部的一个论,像泰国腼腆的戒律也是属于有部的论。在《萨婆多论》里面它说,“听五众受”,只听许在五众旁边受。出家五众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两俱得也”,这两个说法都对。那为什么都对,那怎么汇通呢?事实上就是说,如果千里内要是没有合适的师长可以为你受戒的话,那么这个是可以开许的。比如说像大陆这么大,方圆五百里内都没有出家众,或者就是说没有懂得受戒的出家众,那这个时候是允许。或者像上海、杭州,虽然佛寺也很多,但是平常的时候不给受。不是不给受,是平常的时候没有安排特别的受戒法会,只有统一一年几次这么受戒,那你中间没有遇到法会,你想自己受,因为佛寺没有这样的因缘的话,也允许自己在佛前自誓受。在佛前自誓受就是根据那个仪轨来念,尤其在三皈依的时候拜下去观想,就像之前教导各位的,观想发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三种誓愿,缘的十法界有情无情的境界,然后观想云彩啊这些的,都一样,只是差没有师长受。那这是种开缘的情况。或者是说有障碍的因缘,比如五戒或者八关斋戒都一样,有障碍的因缘,你可以心念”我要受五戒或者八关斋戒”然后事后再来补。比如说你今天到国外去了,那不止千里,可能万里之内都没有出家人,那这个时候你可以在佛前自誓受,或者有些事情很急迫,乃至你在心中先念,心念口言,心里念,嘴巴要讲出来:“我要受五戒”或者“我要受八关斋戒”,那也可以。假设一种情况,遇到急难的因缘,你这个时候的心情很想要受戒。就像有的人他想: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遇到难缘了,可能生命都会有危险了,他这个时候非常想要受戒。这种急迫的情况之下,他乃至心念口言:“我弟子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五戒优婆塞或者为八戒优婆塞(优婆夷)”。(三说)都可以成就戒体。当然这个是有急促的难缘可以开许说心念口言,或者比如说你一大早必须要赶快出门,来不及受,那你可以先在心中先念:“我弟子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五戒优婆塞或者为八戒优婆塞(优婆夷)”。先心念口言三说。三说之后接着就忙啊忙,忙到下午回来的时候再补受,那也可以。像有的人白天要上班,来不及受,可以这样先心念口言三说,然后一天开始持戒,回来的时候再补受,那可以,这叫自誓受。如果来到佛寺,那当然没有那么多的急迫的因缘,尽量请出家五众来帮你受五戒或八关斋戒。这样各位了解,正常情况是请出家五众来受,那如果有难缘的话,难缘包括千里内如果没有合适的受戒师的话,可以自己在佛前依着文来受。那另外一种情况,是你很急迫的连念这个仪轨的时间都没有,你可以心念口言三皈依,那等回来的时候有机会再补受。这是属于自誓受的部分。像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所以你把这个标准给记下来,以后你在受戒持戒的过程中就会比较活,因为佛陀对这个善法的态度是尽量开缘。所谓开缘当然要有依据,就是说你真的是有障碍的话,但是你真的是很有心想要受,那佛陀还是开缘的,而不是因为放逸,而是很想受,那是可以的。最后一段讲到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受。』

这个多论跟刚才那个多论是一样,就《萨婆多论》,那这个是属于有部的一个论,它规定是不能重受。像南传也好、藏传也好,我问过他们,他们都说五戒或者八关斋戒、三皈依都不能重受,他们认为重受之后都没有意义。我们看下一段:

▲业疏云『依成实四分,俱开重受。故末利夫人第二第三重受五戒,即其证也。』

依南山律宗所依的《成实论》,还有《四分律》。《成实论》的论是罗汉造的论,论是个依据,那更重要的依据是《四分律藏》,律藏是佛陀讲的。《成实论》也好,《四分律藏》也好,都是允许重受。我们去思维一个道理,前面讲戒体的观念,戒体是我们在登坛受戒的时候,因为心境相合,所以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熏下一个善种子。既然是阿赖耶识里面所熏下的一个善种子的话,你多次的熏习当然是没问题而且是很好的对不对,不管善的种子还是恶的种子,都是一样。你看像我们的烦恼种子,为什么烦恼你不去对治它,它会越来越厉害,因为你不断地熏习嘛。比如说贪财,贪财这个事情今天熏明天熏,天天熏,熏久了之后贪财的习惯就很强烈,种子一发作出来就很强,那这个就代表种子会受熏习的。那戒体本身就是一个种子,它也可以受熏习的,那怎么熏习?包括你不断地去护持这个戒体,面对境界的时候,当戒体发挥出作用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的时候,你随顺它,不造恶业。你不造恶业的当下,就是反熏戒体的种子,使戒体的力量更强。这是一个熏习的方法,第二个熏习的方法就是重新受戒。比如说你过去受戒不如法,或者受戒之后没有好好护持,你感觉不到身心当中有任何戒体的力量,那这个时候你就应当再去受戒,然后把戒体给补强一下。所以重受是可以的而且是很好的,如果有因缘的话,我们就再次在佛前重新地发心重受,来熏这个戒体的种子,就等于把它补强一样。因为平常的时候没有好好守护,所以就把戒体的种子补强一下。另外呢,底下引《四分律藏》里面的实际上的例子,就是说,我们要这样子开允的话,一定要有律典的依据。在《四分律藏》里面就记载一段佛陀为末利夫人说种种的开示,末利夫人听了之后很欢喜,就在佛前宣誓:“弟子从今以后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受持五戒,为五戒优婆夷”。听了很感动,在佛前受五戒,佛陀也默许了。佛陀再次为她说种种开示,开示之后末利夫人又再次感动,所以第二次第三次地在佛前宣誓:“我弟子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五戒优婆夷,尽形寿受持。”所以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明,五戒或者八关斋戒乃至菩萨戒,都一样是开允重受的。那当然我们从南山律的角度来看,戒体本身就是阿赖耶识的善种子,所以重受是可以的。像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问题,有的人说不可以重受啊,或有的人说五戒要全部受完啊,还有的人说八关斋戒不能受两天三天啊,要天天受啊……你听了之后就知道这跟南山律的说法是不合的。根据南山律所依据的《四分律》还有《成实论》来说,这些都是开许,都是可以的。南山律所依止的《四分律》和《成实论》这个部派是比较宽松的,比较具足多个方便,不会说得那么死。接着看甲三八戒部分的问答:

甲三、八戒

▲    羯磨注云『俱舍论云。若先作意于斋日受者,虽食竟亦得。』

根据《俱舍论》里面的说法,若事先作意在六斋日或十斋日要来受八关斋戒,当天午斋之后再来补受亦得。如果你今天要受八关斋戒,但是你今天起得太晚了,早上出门前受八关斋戒来不及了,那么你可以先作意一下:“我今天要受八关斋受”。你作意之后就开始持戒,然后到“食竟”,就是午斋之后,下午或傍晚你再补受,这个时候也可以得到戒体。你在下午傍晚没有受戒之前,你所有的一切的持戒的功德都还是有的。像我们前段时间在台湾北斋,他们礼拜六下午才来,下午来的时候两三点,我们就为他们受八关斋戒,但是他们一早起来心中就作意:“我今天要受八关斋戒”。这么作意,然后很严格地去持守八关斋戒,后来补受,那是可以的。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们刚才讲的那种方法,你起来或者你走在路上就念三皈依:“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八戒优婆塞(优婆夷)”。这句念三遍,念三遍就等于是心中自誓受,然后事后下午或傍晚再在佛前正式地补受。这个是第一个关于补受的问题。其实五戒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下一段:

▲业疏云『若将欲受,难事不得。待难解已,受者亦成。』

说你想要受,但“难事不得”,比如说你急着想要出门或者有人阻碍,你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在佛前正式地受八关斋戒。“待难解已,受者亦成”,就是说你可以先作意,作意现在要受八关斋戒,或者是说心中更进一步地念三遍三皈依,等到难解之后,比如说急事办完了或阻挡你的人离开了等等的,这个时候再来补受也是可以的。

▲    事钞云『善生,受八戒不得多,唯独受。』

善生就是《善生经》,它里面说受八戒的话不可以很多人一起受。为什么?因为怕人多的时候心会散乱。因为八关斋戒等于是在家人的出家戒法,特别重要、特别尊重,所以当你心散乱的时候会影响你得到戒体,所以是不允许的。但是一样有缘,就是说如果大众一起受,但是规矩很严谨,不会构成干扰的话,那么这个是允许的,是开缘的。像我们现在,大家在一起受,大家都很守规矩,也都很虔诚恭敬地求戒、观想,一切都很如法,那么你跟大家在一起不仅不受干扰,反而觉得更加摄心。那这样一起受是可以的。从这当中我们也知道,受戒当中必须摄心。看下一段:

▲业疏云明成否—『善生云。若诸贵人常敕作恶。若欲受斋,先遮断已,后方成就。若不遮者,则不成也。

《善生经》里面说,“若诸贵人”,贵人,就是大官,“常敕作恶”,常常告诉你要去作一些恶法,比如常常要你去做一些打人的事情或者杀鸡杀鸭等杀生的事情等等的。如果你这一天要受八关斋戒的话,你必须要先遮断,不行这个恶法,然后才能够成就。当然,八关斋戒本身就不能造作这些恶法。比如说打人,八关斋戒好像没有说不能打人这一条,但是我们讲“斋”是清净的意思,你打人这个业本来就不是清净的。所以八关斋戒我们讲除了八戒之后还要守住六念,你不可以说守住六念又同时打人,打人还能守住六念恐怕没那么高的境界。虽然有些事情戒法上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但是会影响你内心的清净心的时候你也必须要遮断,恶行要先把它遮断,那受戒才能够成就。若是不遮止的话,那这个戒就不能成就,这是明成否。再看下一段,遮疑:

▲业疏云遮疑—成实云。有人依官旧法,或为强力令害众生,谓无罪者,亦得杀罪,以缘具故。』

《成实论》里面说,“有人依官旧法”,“依官旧法”就是依着官方的法令。“或为强力”,“强力”指的是一些达官显贵。有人依着官方的法令或依着长官的命令来杀害众生,他认为这是被强迫的,无罪,但事实上“亦得杀罪”。纵然你是被强迫杀生,就制教律典本身来说,你也是犯了杀戒。为什么?因为你杀生的五缘具足:是人、人想、具杀心、兴方便、对方命断。这五缘具足的话,虽然你是被迫的,但是只要这五个缘都具足了,一样犯杀罪。像世间的刽子手他执行枪决的命令,但也是犯杀戒。我们在判定一个戒犯戒与否的话,从两方面来看:如果就制教的戒律来说,这个绝对犯戒,因为制教是死的,他只要具足这个缘,不管你动机是好的、不好的、以善心来造、以恶心来造、以无知心来造,都是一样犯了杀戒。第二个就业道罪来说,同样是犯了杀戒,但是你动机不同,所结的业道罪也不同。你自己主动地想去杀生跟被迫地杀生,这个业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造业的情况,比如说我们被迫要做杀盗淫妄的事情,你自己主动做跟被迫做业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能避则避,真的避不开的时候,你在造业的时候要有惭愧心、忏悔心,不要随喜,惭愧、忏悔我怎么会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必须要造恶业。那么有这种惭愧心、忏悔心的时候,虽然也是结杀罪,但是这个造的业道罪,它可能会比较轻,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下。不仅在受八关斋戒的那天不能造作不清净的业,乃至你也不能在那天的时候计划未来要造不清净的业。就是说当下不能造,同时也不可以在那天计划。我们看下一段:

业疏云身口犯—『若已受斋。鞭打众生,虽即日不行,待明当作,皆斋不净。以要言之若身口作非威仪事,即名不净。

如果已经受八关斋戒了,对鞭打众生的这个事情,说今天受戒了不做,计划着明天再打,这个就是斋不清净。比如家里小孩子不听话,我先记下来,明天再打他,这样的斋戒也是不清净。不只是鞭打,凡是一切不清净的行为今天受八关斋戒我不能放逸,开始计划着明天怎么放逸,那这要也是不清净。虽然说还不至于戒体会失去,但是斋戒就不清净了,这个我们要注意。“以要言之”,总的来说,若是身品作非威仪的事情,这个时候都称为不清净。不管你当下做或者你计划做,这个都是不清净。不要说现在在佛寺受八关斋戒,然后计划等斋戒会完了之后我要上哪去玩,这个时候斋戒都不清净了,那很可惜。

意犯—若心起贪瞋害觉,虽不破斋,斋不清净,若不修六念等,亦名不净。』

若是心起贪、嗔的恼害,“觉”是想法。起贪心或嗔心,乃至因为嗔心想生害他的心,虽然没有破斋,但是这个斋也是不清净。所以我们在佛寺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起贪嗔甚至害人的念头。总之就是说受八关斋戒就是依着八法跟六念。八法就是戒法,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透过这六念的修行来摄住我们的心,修六念也是帮助我们持戒这八条戒。

念佛就是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实力、施无所畏、十八不供法,这个是念“佛”的功德,念“佛”化身的功德、报身的功德。你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称为念佛;念法,就是心中忆念佛陀的正法;念僧就是观察僧宝有大威德,所以我们应当也要随学僧的功德;念施就是念布施,可以成就大的福报,有大的福报我们修行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障碍。在八关斋戒当中要忆念同时去行布施;念戒是出世解脱之要,所以忆念这个戒法;念天,这个天的功德是怎么来的呢?是持戒修福而来的,所以我们也应当来持戒修福,未来得到天的果报,那这个称为念天。当然这个念天是只有声闻法比较狭隘的说法,就是念未来能够生天的果报。但就大乘广义的来说,这个天还包括第一天,也就是天是光明的意思,第一天指的就是实相的理。修习六念总的来说就是心中常常保持正念,解、行并得,解门好好听课,行门好好用功,那这个就含摄在六念当中。如果说八关斋戒不修六念的话,也是斋戒不清净。比如说各位在家,六斋日这天你受八关斋戒,但是这一天你要上班,上班的时候你除了注意那八条戒不要犯之余,你还要常常注意要保持正念。外面可能在放音乐、外面可能在做些放逸的事情唱歌、跳舞、外面可能在造杀盗淫妄的事情,但是你的心不要动,这跟你没有关,你心还是保持这个八法六念当中,那这样子这个斋戒才能够清净。

以上就将这个第八课的问答释疑解释完了,相信各位对受戒到底成就成应该就没有问题了。有种种的开缘,那种种的开缘的目的是什么呢?佛陀的意思是希望尽量成就大家能够受戒的这个事情。成就大家能够受戒,使众生的心中能够栽培戒的善根,因为戒的善根能够成就未来得度脱的因缘。就像前面讲的,曾经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受过三皈依,有这个种子种下去之后 ,在未来弥勒佛出世的时候的“龙华三会”说法上,第一会就度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修行人。我们曾经受过三皈依的,在龙华初会的时候至少都可以证得阿罗汉的果报。所以作为得度的因缘,就尽量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