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谁不会?
呵呵!按照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好些人不会“吃饭”,要不然佛门怎么会有“饭训”呢?
佛门的“饭训”,用佛教的专用术语说出来,叫做“食存五观”。“食存五观”这句话的意思是:
当我们面对食物、准备食用的时候,应该存有五种“观想”!
这里又顺便解释一下,“观想”也是佛门专用术语,它的含义也比较深广,大概相当于“将观察、观念、思维、冥想、剖析、定位等等行为和作用融汇于一体”的意思。
下面就简介一下“食存五观”。
第一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第二观:“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第三观:“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第四观:“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这一餐饭的性质是“正事”之“良药”,它的目的是“为”了治“疗”这个“形”体,使其暂时不致“枯”萎!
“正事”,即非“邪事”。那么什么是佛法的“正事”和佛门弟子的“正事”呢?好好想想!
第五观:“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是为了成就道业,就应该接受此食,不是为了成就道业,就不应该接受此食!
所以佛门有两副斋堂门口的对联写得很好。
第一副这样写:“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能够老老实实心存“五观”,则“金易化”;如果贪、嗔、痴这“三心”(也有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心”的)一点都没有“了”,则“水难消”!
第二副对联是这样写的:“有弥勒肚皮千金易化,无维摩手段滴水难消”!
哦,面对这样两位大菩萨的境界,我们一般业障凡夫就只能愧死了!
本来就已经够惭愧的了,如果再有哪个家伙竟敢把“弥勒肚皮”理解成“饭量很大”、把“维摩手段”理解成“很会来事儿”的话,我们大家就真的要发一声喊、然后一脚踢死他!哈哈!
因为“食存五观”,所以佛门的斋堂又称为“五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