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earch
Related Searches: Bluetooth, Virtual Reality, android, smart phone, mtk, smart watch, Keyboard, BATTERY View all
Picture of 中医食疗的主要观点

中医食疗的主要观点

SKU: FS9101754
中医历来主张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不能光凭药物,要药治食养相结合
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
     

食饮有节、辨证施食、药食结合、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等理论观点构成了中医食疗学的特色内容。
     (1)食饮有节
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就将食饮有节作为健康长寿的重要内容,认识到饮食元节,“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是早衰的原因之一。食饮有节的第一个含义是饮食量要适当。吃的太少、喝的太少肯定不行,而食饮无节的主要表现是过量。《内经》:"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卒然多食饮…则肠满…,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 则气逆。”《千金方》:"饮食过多则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均说明过度饮食能造成脾胃病、腹胀、痔疮、积聚、痰饮等诸多疾病。所以《蠢子医》一书中说“纵然适口莫乱食,只食八分便已足”。
 食饮有节的第二个含义是饮食的内容要全面。中医历来提倡荤素适当,清淡为佳,也早就认识到过食肥甘之品,营养过剩可导致消渴(糖尿病)、肥胖、疔疮疖肿等疾病。中医认为 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可缺少,也不可偏食。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酸入肝,咸入肾。过食辛伤肺,过食苦伤心,过食酸伤肝,过食甘(甜)伤脾,过食咸伤肾,五脏受伤,则可产生众多疾患。还强调谷、肉、果、菜等食物的全面与均衡,食物种类不能太单一,《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之说,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是泛指粮食、瓜果、肉食、蔬菜,并不局限于各五种,实质上是保证人体营养的全面与合理,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当然,讲究饮食均衡的另一方面,就是在同一时间内进食品种不能太多太杂。《千金方》:“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多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食不欲杂,一是减轻胃肠负担,二是避免不同食物同食的副反应,如蟹与柿子同时食用会产生腹痛腹泻等。食饮有节的第三个含义是食饮的温度要适中,不可过热过冷。即《内经》所说的"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健康,免生疾病。”形寒饮冷则伤肺",过食生冷或过于热烫,则伤脾胃。
      (2) 辨证施食
食疗的应用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若不加辨证随意进食,往往有害无益。食疗前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脉舌、症候等分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在何脏何腑等等。寒性病用温热类饮食,如葱、姜、椒、桂。热性病用寒凉的饮食,如绿豆、梨、西瓜等。脾虚食山药粥,肾虚食板栗、核桃,肺燥用蜂蜜,积食用山楂等。只有在准确辨证,合理用食的情况下,才能有利无弊,治病于无形之中。
      (3) 药食结合
中医历来主张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不能光凭药物,要药治食养相结合。《内经》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用有剧毒的药物治疗的话,病去六成就行了,用一般有毒性的药物治疗,病去七成就要停药,用有轻微副反应的药物治疗,病去八成就停药,即使没有一点毒副反应的药物,病去九成就要停药,然后用谷肉果菜的食疗方法达到痊愈。不能用药太过,以防损伤人体正气。唐代孙思邈则主张治疗疾病先用食疗,食疗不行的话,然后用药,即“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这种药物和食养相结合的方法,受到历代医家的肯定。即使”攻邪派”的代表人物张子和,也有药治为先,食养善后之论,他说:“余虽用补,未尝不用攻药居其先,何也?盖邪未去,不可言补,补之适足资寇,故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当然,实际过程中,药食如何结合,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概而论,食疗也是如此。针对性越强,效果就越好。人有老少、胖瘦不同,秉性各异,老人脾胃渐亏,体质衰退,饮食以清淡、温暖、可口、软烂为佳。小儿饥饱无度,且父母易于关心过度,要注意节食,所谓“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体胖之人,劝其多吃蔬菜,少吃肥甘;体瘦之人,则与之相反;无病之人,也常有偏热偏寒等体质差异,须分别对待。有痔疮者避免食辛辣;有皮肤病者,不要吃鱼、虾、葱、蒜之类;有水肿者,当少食或忌盐。有的人非常想吃的东西,食后也觉舒畅则要适当满足,即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说的“食人自适者,即胃喜为补"。食疗也要依据不同地理位置作不同处理,西北地区,风土刚燥,地处东南则湿热为多,饮食风味也当有异,应有所区别。中医还强调随四季的不同,食物要有所改变。唐代名医王冰说:“春宜凉,夏宜寒,秋宜温,冬宜热,此时之宜,不可不顺。《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总之,食疗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