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第38集)刘素云老师 复讲2018年04月22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十五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这品经文是三辈往生的补充说明。我们前一节课学的是第二十四品“三辈往生”,这一品是上一品的补充说明。前一品,主要是为我们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有上辈、中辈、下辈。末后说修学其他法门的,看你修学功夫的浅深,也分为上、中、下三辈。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
不管你念哪一部经,不管你念哪一尊佛菩萨的名号,都要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是:绝对不是说我们专学无量寿经的,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就一定是上品上生,而修学其他法门回向往生的,品位就低一点。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品位的高低,完全是靠你修学功夫的浅深。
这两个重点问题,我们一定要掌握。
这一品呢,是补充说明三辈修行的因与缘,是非常重要的一品经文。题上的“往生正因”的“正因”就是三辈往生的因行。
下面我们看这一段经文: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段经文比较长,我们把它分开来,一段一段地和同修们说。
先看前面这几句经文: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这几句经文是说上辈往生的。
这一品经文一共分为四段,那就是上辈、中辈、下辈、还有一心三辈,是分四个段落来说明,说明这几类往生者的修因。
我们看下面两句:
〖善男子。善女人。〗
这个我们多次接触到,现在看看,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怎么样来解释,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善”?
〔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正如《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是必须具足的,这才是本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听到这部经,你不必劝他,也不必教他,他自然地就依教奉行了。
具体体现在以下的修持上。
善男子、善女人他们是怎么样修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持〕
闻说此经一定是非常欢喜接受。对于经典所讲的理论、方法,以及所说的种种修学环境、果报,没有丝毫怀疑,完全接受。
“持”是不会失掉。不是学一段时间,听说又有别的法门成佛快了,又变心了,把这个法门舍掉了,又去学那个法门了。持是不会失掉,就是保持的意思。这个持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保持永远。
有同修没有搞明白“受持”两个字的意思。他们以为每天把《无量寿经》念一遍就是受持,那不是受持。
受持真正的含义,是真正明了经义、理论、方法、境界,而且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力行,跟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这是真正“受持”的意思。
这是第一个体现。
第二个体现,〔读诵〕
你受持以后决定要读诵,因为不读诵你就会忘掉的。
你记得很熟,每天还是要读诵。读诵的目的是时时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世尊的教训。读诵不但利益自己,而且利益众生。
每当你读经的时候,可能你不知道有多少众生在听,有的我们肉眼看不到。比如说,鬼神、天神,我们是看不到的,菩萨、罗汉,我们也看不到。在我们读诵的时候,这些众生如果经过这里,他们会驻足合掌,恭敬聆听。我们念得不清晰,他听几句就走了。如果我们念得清晰,他们越听越欢喜,于是,他们也因此得度了。
我们的读经方法不能像寺院里那样读经,那个方法别人听不懂。比如,有人敲着木鱼念经,你听几分钟都听不出来他在念什么。有的众生如果他站下来听,他听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听明白,他就走了。所以这个不利于度化众生。
老法师教导我们,让我们记住两个词,一个词叫“本土化”;一个词叫“现代化”。我们今天要度现代人,要度现代的鬼神。这个词我们听了可能感到新鲜,这鬼神还有现代的?对,我们今天要度的是现代人,要度现代的鬼神,要度本土的众生。这本土的众生是指谁,就指我们眼睛看不到的。
读经的时候速度要放慢一点,让他听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念得句子也没有,段落也没有,他就不听了,甚至还让他生烦恼了,这他就不受益了。久而久之,他就不听了。那你想,众生不受益,他怎么能得度呢?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一点,读经的时候把速度放慢一点,让众生听清楚。
我读《无量寿经》比较慢,我读一部经大约是七十分钟左右。有时候我也很羡慕读得快的同修,我听说有同修半个小时读一遍《无量寿经》。我自己也曾经想快点儿读,但是怎么也快不起来。后来听老法师这样的一番开示,我的心就踏实了,我这样读还是可以的。
读诵经典是自利利他,是大慈大悲的流露,符合四弘誓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用什么方法度?我们就用读诵大乘来度一切众生。希望众生都能听到,都能听得明白,都能理解我们的读诵,这就对了。这就是度众生。
第三个,〔书写〕
“书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流通,不要误解了这个书写的意思。
书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流通,这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最善、最妥当、最巧妙的方法,帮助佛将无上的大法推广,普遍介绍给一切众生。
现代流通的方法很多,也很方便。
我们要尽心尽力地流通念佛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人人能修,人人能念,人人能成就。
第四,〔供养〕
供养的范围很广。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最殊胜的供养是法供养。
下面我想重点说说法供养。
“法供养”的范围也包括得很广,主要是包括下面的七大类:
第一类,“如说修行供养”。
这句话浅显地、明白地说就是依教奉行。
依教奉行就是如说修行供养。
我们以前不知道依教奉行也是供养。如说修行供养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们也要清楚,那就是:
不但要供养诸佛菩萨,同时要供养法界一切众生;不但要供养一切众生,尤其还要供养自己的佛性。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你的心量跟虚空法界一样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大开圆解之后,才有圆行,行就是事事无碍,解就是理事无碍。都无碍了,才能展现圆满的生活、圆满的人生。
所以说,如说修行供养,即是做一切众生大圆满的示范。这就是上供诸佛,下供众生。
我们把这一段一定要熟悉,知道怎么供养,供养谁。
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供养,是“利益众生供养”。
佛弟子起心动念都要利益众生,不但叫众生得利益,而且要希望众生得最圆满、最殊胜的利益。如果没有这个心愿,你不是佛弟子。
如果说我得十分利益,我教你得七分、八分的利益,那是小气,那是小心量,不是佛弟子。
我们不但希望众生得大利益,而且真正希望一切众生得到的利益要超过我所得到的利益,要有这样广大的心量,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这是第二类,利益众生供养。
第三类,“摄受众生供养”。
谁能摄受众生?唯有佛与大菩萨能摄受众生。
佛弟子学佛就要效法佛陀。学佛怎样存心,怎样用心,怎样待人,怎样接物,这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到哪里去学?到《无量寿经》里去学,到“四十八愿”里去学。《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你把《无量寿经》参透了,你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你就是阿弥陀佛,你就有能力摄受一切众生。如果你有这个愿心,于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之中将念佛法门介绍、推荐给一切众生,让他欢喜接受,这就是摄受众生供养。摄受有无量的善巧,你要有智慧就会很灵活地应用。
这是第三类,摄受众生供养。
下面第四类,“代众生苦供养”。
这个大家要注意,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众生的苦,佛菩萨都不能代,我们有什么能力代?对这个疑问,咱们可能一直在心中有这个疑问。现在在这里,我给大家做如下的解释:
这里面的意义非常深广,就是“代众生苦”意义非常深广。
佛菩萨在六道里示现,比如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娑婆世界,他要示现跟我们的人身相同,他要示现八相成道,他要示现住世八十年,跟我们过一样的生活。来人间走这一趟,他苦不苦?
他到这个世间示现本身就是代众生苦。
为什么?他完全可以不必来示现,但是他来示现,代我们受苦。他要度畜生道的众生,他就要现畜生身;他要度饿鬼道的众生,他就要现饿鬼身。和这些众生天天生活在一起,比起我们人的生活环境,还要苦得多。
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他就要现与地狱众生同样的相。
观世音菩萨在恶道里度众生,他现的是青面獠牙的鬼王相。放焰口的时候,那个鬼王——焦面大士,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里现饿鬼身,不现同类身你度不了那一道的众生。
这就是代众生苦。
这回我们听明白了吧?来示现本身就是代众生苦,代众生苦人人可以做到。要常常想到那些苦难的人,体谅他们的苦,体谅他们的难,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这是第四类,代众生苦供养。
第五类,“勤修善根供养”。
佛法对于善根非常重视。“根”那就是能生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从根生出来的,这就是善根。
世间的一切善法是从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法而生的,所以无贪、无瞋、无痴是三善根,这是世间的三善根。世间法的三善根是出世法善根的基础。
出世法的善根只有一个,那就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进”是前进不退转。
我们常常说改进,改了才能进。改什么?改自己的过失,改自己的恶习气。天天要改,不改就不能进步。不但我们要天天改毛病、改习气,就是到了地上菩萨仍然要改。你想地上菩萨都要改毛病、改习气,我们凡夫能不改吗?改了就成佛了。
有的修行人说:我没有过失。我们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同修,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自己什么都对。对这个,老法师告诉我们,世间没有过失的人只有两种,记住两种没过失的人:
第一种,成佛了。成佛了,没有过失。
第二种,就是死不承认自己有过失,阿鼻地狱。
这两种人没有过失。你想想你是哪一种,你成佛了吗?如果你没成佛,你死咬着自己没有过失,那你就要堕阿鼻地狱的。
佛门常常说开悟,大家一听说某某人开悟了,哇,真了不起。实际上开悟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知道什么叫开悟。
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
知道自己的习气、毛病、过失,这就是开悟。你不迷惑了,天天都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习气,就是在天天开悟。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就大彻大悟。
悟了之后重要的是修行。要把过失、习气修正过来,这是修行。
修行在哪里修?
在起心动念之处修。修正意业,修正语业,修正身业,就是这样来修。
这是第五类,勤修善根供养。
下面说第六类,“不舍菩萨业供养”。
菩萨的事业就是把佛法普遍推广、介绍给一切大众,让一切大众认识佛法,了解佛法,喜欢佛法,依照佛法修行,人人都成佛,成菩萨,这就是菩萨的事业。
我们老说菩萨事业、菩萨事业,什么是菩萨事业呢?我刚才所说的这就叫菩萨事业。
世出世间所有的事业,菩萨事业最伟大、最真实。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行愿品》里讲得更清楚,世间所有的一切,到你临命终时,一样都带不去。
什么东西你能带去呢?只有菩萨事业可以带去。所以菩萨事业最真实,这是一个自行化他的事业。在一切事业里,菩萨事业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业。
这是第六类,不舍菩萨业供养。
第七类,“不离菩提心供养”。
“菩提心”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大乘起信论》里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讲的是这三心。《观经》里讲的是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这是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的:
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即是无上菩提心。
老法师非常赞叹这个说法,说这个说法非常确实,我们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
这就是对菩提心两种说法,意义都是一样的,说法不同。老法师赞叹蕅益大师的这个说法,因为这个我们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
菩提心说白了就是觉悟的心,觉而不迷就是菩提心。对人觉而不迷,对事觉而不迷,对物觉而不迷,这才是不离菩提心供养。
《行愿品》里讲到的供养,说了这么七大类,每一类展开都是无量无边的。
为什么法供养胜过财供养?
有的人说,那财供养也很了不起啊。
经上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
这是经上的一段话。因为什么?因为十方三世一切如来都尊重法供养。唯有佛法才能真正帮助一切众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所以一切诸佛皆尊法修行而成佛。学佛的人,你如果轻慢佛法,岂不是轻慢诸佛如来吗?障碍法师讲经说法,障碍法宝流通,就是障碍一切诸佛的弘愿,这个过失很重很重。
由此可知,流通法宝的功德无量无边。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佛法流通,这就是圆满的功德。真正修法供养,就是供养如来,就是供养诸佛的法身,供养诸佛的报身,供养诸佛的应化身,就是佛的三身你都供养了。供养一切众生,就是不但供养诸佛菩萨,还要供养一切众生,这样的供养才是真供养。
下面我们看这两句经文:
〖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这一句是总结前文,我们听到这部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都要“昼夜相续”,就是念念不能间断。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不如愿的。
〔求生彼刹〕就是求生净土,发菩提心。
十方诸佛都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假如西方极乐世界不殊胜,那十方诸佛为什么要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呢?如果不是其他种种的法门,在一生中很难成就,那诸佛又何必让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呢?这些很深远的意义,我们都要体会到。
要知道,不生西方,必定轮回。既然轮回,必定堕三途。这是无法避免的。
我把这三句话再重说一遍:不生西方,必定轮回。既然轮回,就必定堕三途。这是无法避免的。
堕三途太苦太苦了!进去容易出来难。佛再一次劝我们要提高警觉心。
同修们,我们可别把佛的劝告当儿戏呀!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看下面三句经文:
〖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三句经文里,包括两件事:一是发菩提心;一是严持戒律。
在大乘佛法里,修学是以发心为首。菩提心不发,决定不能见性。大乘佛法以明心见性为修学的目标。
也许有些同修要问,见性有什么好处,不见性又有什么不好?
咱们浅显点儿说,学佛的目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要知道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把假的当成真的,这是一切苦的根源。那乐又从哪里来的呢?乐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地明了了,我们的思想、言语、造作就不会有过失。了解了诸法实相,你自然就乐了。
这一生当中,一心一意了生死、出三界,唯有这一条路是最可靠的路。所以真正的念佛人是分秒必争。争什么?我们大家要明确。
下面三句经文,“发菩提心”之后,要持戒,“持诸禁戒。坚守不犯。”如果你不持戒,就不能得定。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将戒律的精神推广,它的范围又是很广泛的。比如说: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乃至于风俗习惯。凡是对人、对事、对境善良的因行,我们都要遵守。否则,你就是错解了佛的意思。不是要解如来真实义吗,我们要正确认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戒律到底都属于哪些范围,不要把它戒死了。
下面四句:
〖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这四句经文,是众善奉行的发扬光大,这是菩萨心。
诸佛菩萨念念之中,就是希望能够“饶益有情”,希望一切有情众生,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有情”包括九法界,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不但会得利益,而且会得到最丰饶的利益。佛没有一点保留,把所有最殊胜的利益都给了众生,让众生得到安乐,慈悲至极。
下面两句经文: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
这两句经文的意思是:我们依这一部《无量寿经》修学,然后把它全部做到,自己就变成了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因此,我们的念头起来的时候,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想别的,想别的都是造六道轮回的业。
〔及彼国土〕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这一大段经文,是补充前一品上辈往生修学的重要条件。
佛不能细说,只能说几个重要的纲领,补充前面的因行。
归纳起来,这一大段经文,讲了六件事情,我们把它捋一捋:
第一,直截了当地教我们受持《无量寿经》;
第二,劝我们求生净土,就是发愿往生;
第三,要我们发菩提心;
第四,教我们严持戒律;
第五,教我们饶益有情;
第六,教我们忆佛念佛。
这就是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的六件事情。
下面看这几句经文: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几句经文是讲果报。说此人临命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他。他往生到极乐世界色相庄严,跟阿弥陀佛一样。
我们继续看下面的一段经文: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一段经文比较长,咱们慢慢地往下说。先看这几个词汇:
这一段词语比较多,需要解释的。
〔不杀生〕:这个大家一听就明白,就是不杀害一切众生的生命。
〔不偷盗〕:偷盗就是不与而取。凡是有主的物品,主人没有同意,不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私自占为己有,都属于偷盗。反之即是不偷盗。
下面:
〔不淫欲〕:对异性不做非礼之想,不做非礼之行为。
〔不妄言〕:说话诚实,不欺骗人。
〔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诱惑等误导人的话。
〔不恶口〕:不说粗鲁难听的话。
〔不两舌〕就是不搬弄是非。
〔不贪〕:对喜欢的事物,不过分地贪求。
〔不瞋〕:对不如意的事物不起瞋恚心。
〔不痴〕:对事理因果的真相,明白了解。
〔志心〕:就是专心一意。
下面我们看这五句经文: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
这五句经文,中辈和上辈在缘上差一等。
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
中辈和上辈相比在缘上差一等,没有上辈那样殊胜的缘分。纵然想做,俗话讲,就叫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障碍多,所以不能大精进禅定,这是关系大众的福报。
我们真正发心想修行,没有道场,找不到道场。即使有场所,也没有如法的善知识领导我们修行,没有善友来护持道场。
一个真正道场的缘,的确是不容易具足的。
现代人修行比从前的人要难,为什么?从前的人有一点儿道心,他只看自己,不愿意看别人。现代人是专门看别人的毛病,因为这个,共修就很难成功。
共修有个基本的原则,是决定不见他人过。
注意了,共修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决定不见他人过。
如果看别人的过失,共修就不如独修好。独修容易成就,共修不容易成就。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在现在这个时代,共修不如独修好。独修容易成就,共修不容易成就。
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叫共学独修。
这四个字共学独修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佛讲经说法的时候,大家都来,在一起学,研究、讨论。修行的时候,就是个人修个人的,是独修,不是共修。
这就是中辈的缘,不如上一辈,不如上辈的缘。
下面一句经文:
〖要当作善。〗
一定要断恶修善,这很重要。
佛提出“修十善业”,这是断恶修善的根本,中辈往生的人一定要做到。
下面几句: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
这三句说的是身三,也叫做身三业。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关于“偷盗”。
因为偷盗里最重的罪是盗三宝物,可能我们不注意,很多时候都不经意地就犯了。三宝物就是寺院里的财物,因为寺院是十方道场,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出家人都有份儿。寺院的财物是公共的,如果你盗取了,结的罪不是一个寺院的常住,而是虚空法界一切出家人。因为这是十方供养的,一针一线都不能动。佛常常讲,侵占、偷盗常住物,佛不能救,必堕地狱。大家注意了,一定要引起重视,侵占、偷盗常住物,佛不能救,必堕地狱。
看下一句:
〖四不妄言。〗
〔妄〕是欺骗,所说的话不真实。
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存心骗人;
另一种是道听途说,也属于妄言。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听别人说的,这是谣言。话越传越讹,越传与事实越不相符,这是妄语。
妄言的罪过要看大众受害程度的浅深、广泛而结罪。假如对众生伤害很大,妄语罪就重。纵然受害的是一个人,但这个人耿耿于怀,念念在心,一心想报复,妄语罪也重,因为造成了冤冤相报。
所以妄言的罪过非常重,尤其是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绝对不可以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与自己不相关的事儿,何必去打听?何必去追根究底?
古德常说,知事多时烦恼多,何必要知道那么多的事儿,给自己找那么大的麻烦呢?
下面三句:
〖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
〔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
〔恶口〕是说话粗鲁。
〔两舌〕是挑拨是非。
这是言语的三种过失,果报甚苦难思。
注意最后一句话,这是言语的三种过失,果报甚苦难思。
下面三句:
〖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
“贪、瞋、痴”是三毒烦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贪〕是非分的希求,悭是舍不得布施,也是贪的一部分。
〔瞋〕是瞋恚。
〔痴〕是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不了解,完全看错、想错、解错,是非颠倒,这叫痴。善恶莫辨,这也是愚痴。不痴,反过来了,那就是有智慧,样样都清楚明白。
这是经文的第一段,主要是教我们修十善业。
往下面看: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是四句经文。这是教我们昼夜念佛,念佛的功德,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看下面两句:
〖志心归依。顶礼供养。〗
我们学佛要从一切法门回头,专依净土法门;
从一切经论回头,专依《无量寿经》。
从前念很多诸佛菩萨,从今以后专念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归依”。
总而言之,要皈依一个法门、皈依一部经典、皈依一尊佛,这样心就定了,心定了,就一定能够成就。
后面四句经文: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是中辈往生。这几句经文,这是中辈往生。
这里面有三条提醒我们,中辈往生你要具备哪几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呢?
第一,要修行十善;
第二,要昼夜念佛;
第三,志心归依,顶礼供养。
上面那一大段经文,我们刚才说完。这一段经文,是补充中辈往生的修因。
大家可以看到,“三辈往生”在这部经里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前一品经文已经讲了“三辈往生”,这一品经文又对前面讲的作以补充。这个利害关系我们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把“三辈往生”这两品经文仔仔细细地读诵,读多了,自然你就明了事实的真相了。
上辈什么条件可以往生,往生的时候是什么样;
中辈什么条件可以往生,往生的时候是什么样;
下辈往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这两品经文都说得非常清楚了。
我们衡量衡量我们自己,往生的时候,能属于哪一种往生。
你能不能上辈往生?
有的同修可能说:我现在是个凡夫,能往生就不错了,何谈上辈往生呢?
不要自暴自弃!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上品往生。
前两天,我跟同修们闲聊的时候,我说我姐姐在没往生之前,无论如何我也想像不出来我姐能上品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我说我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我姐是观音菩萨。虽然2008年那一年我姐姐做腿的截肢手术,就那一天好像我有一种灵感,不知道谁告诉我,说我姐姐是观音菩萨。我过耳就忘了,我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儿。另外我想这个事儿不能随便乱说,所以我一直没有说这个事儿。
如果不是我姐姐自己在往生前,把她的前前后后的事实真相都给我们写出来了,说实在的,我可能也有疑惑。但是因为她写得那么明明白白,叫你不容怀疑,你不信也得信了。
我这个人不是轻易地就相信什么的,没有事实在面前,不太容易让我相信。所以我就想,我姐姐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那一辈子是太平凡、太平凡、太平凡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太太,最后往生的时候,是那么潇洒自在,那么明白。把所有的一切都跟我们交待得清清楚楚。
因为我了解我姐姐的整个人生经历,所以她临往生的那前五天,再多一点儿,前七天,她跟佛友们所说的那些话,令我吃惊。因为我知道她读经比较少,一共就读了十个月的《无量寿经》。那些个词语,她根本不知道,她为什么在最后那六、七天里说得那么淋漓尽致?
我记得,当时我问我姐,我说:这些个词、这些个话,你搁哪儿学的?你怎么会说呢?
我姐笑了,她说:该我知道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她说:我现在说这些话呀,就像从嘴里冒出来的似的。你不说都不行,你都控制不住,就得说出来。
而且她说的,你现在回过头来仔仔细细地想一想,没有一句是假的。
所以我跟同修们说,我们坚定信念,老实念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在往生,达到上品上生,也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希望同修们努力!
这一节课的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