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earch
Related Searches: Bluetooth, Virtual Reality, android, smart phone, mtk, smart watch, Keyboard, OPENBOX View all
Picture of 打坐前要做好三大准备,很多人都不知道

打坐前要做好三大准备,很多人都不知道

SKU: FS9102943
《童蒙止观》中介绍,应怎样“意守丹田”呢?你把心放在肚脐下面一寸处不动,不要胡思乱想,心不要跑到其它地方去,只要把心放在这个地方就可以了,这就是“意守丹田”。
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
     

如果我们的身体有病,四大不调,那你即便去坐禅也是很难相应的,如果你坐在那里身心不安,那怎么坐禅呢?所以,要先把病治好,当你的四大调和了,没有明显的重病了,这样坐禅才容易相应。
关于治病,此处教大家两种方法,这都是根据权威、可靠的祖师大德的著作来介绍的。

意守丹田

《童蒙止观》:“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
以上出自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天台宗智者大师曾带着许多人在天台山坐禅修行,后来天台宗影响越来越大,几乎各宗派都受到了天台宗教法的影响。
智者大师在《童蒙止观》《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中都介绍过一个治病的修法,方法就是“意守丹田”。
有些人想:“这不是道家的嘛!”要注意,智者大师介绍的“意守丹田”等修法,我们不过拿来暂时用一下,起到一个治病的作用,既然它有这样一种功效,我们何不取而用之呢?
我们不像道家那样仅仅通过“意守丹田”来炼丹,并以为这就是最究竟、最高的修法,如果这样那就错了。我们不过是借而用之拿来治病。而真正的修法,我们要依发菩提心、般若智慧等这些佛法的不共殊胜修法来修行。但如果我们是拿来治病,那也没有过失
《童蒙止观》中介绍,应怎样“意守丹田”呢?你把心放在肚脐下面一寸处不动,不要胡思乱想,心不要跑到其它地方去,只要把心放在这个地方就可以了,这就是“意守丹田”。
《童蒙止观》云:“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你就系心脐下一寸之处,或者大约以肚脐为主,不去细分也可以。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亦曰中官,系心在脐,能除众病,或时内见三十六物,发特胜等禅。”
肚脐也被称为“气海”,如果你意守此处,那你的元气自然就会生发,如果天天“意守丹田”,那身体的气血就会越来越旺盛,而且能够治众病,“能除众病”,甚至“内见三十六物”,发种种禅定。
所以,我们打坐的时候,你也可以“意守丹田”,如果身体比较弱,那可以暂时拿来治病,如果你常“意守丹田”,身心也会越来越健康。
这就是“意守丹田”的一个修法,只要你每天坚持做两次,如此坚持下去,有些年轻人甚至用不了一周,马上就会见效果。
你意守丹田或肚脐这里,它就会从温暖变为发烫,也就是气机升发了。本来这里就被称为“气海”,丹田气海,如果你意守此处,那你的气血就会越来越旺盛。你的身体通过自己的气血旺盛,自己的气血就可以治自己的病。
比如中医用针灸的方法,一针下去就能刺激你体内的元气,你自己就可以给自己治病。一针下去你的病马上好了,这不是因为这根针有这么大的神奇功能,实际是以针来刺激你身体内在的气血,这样自己就可以给自己治病。
通过坐禅,你内在的气机也能越来越旺盛,气越来越充足,那当然就不用针灸,你自己就可以给自己治病。
所以为什么坐禅的人可以长寿无病,特别是气虚的人,通过坐禅或者“意守丹田”的修法,阳气生发后,通过自己内在的气机,有些寒气湿气、以及一些病自然就会被治好。如果常坐禅,那自己内在气血就会越来越充足,什么病都不会有,你自己就能把自己的病治好。
另外,依道家以及中医的一些解释,“意守丹田”这个心念,道家称其为“火”,而丹田两边就是两个肾脏,所以“意守丹田”的时候,这也是一个“水火相济”的修法:心念火往下引,肾水跟这个火“水火相济”,这样你的身心就会越来越好。
如果水火脱离了,就会产生种种病。讲得容易理解一点,水就是一种内分泌,肾脏本来就是蓄藏精气的,如果肾水亏了,最后虚火上升,就会口舌生疮等等,产生种种的病。因为水与火脱离了,火往上,水往下,水甚至漏掉、泄掉了,火因为没有水,就会虚火上升,按中医讲,这样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产生种种病。
而现在,你把往上的火,用自己的心念,把它意守到下面的丹田处,这样自然就“水火相济”,这也可以用中医来解释,这样自然就能治病,这是一个方法。

六字诀

下面看第二个治病的方法,即《童蒙止观》中介绍的“六字诀”。
《童蒙止观》:“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x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
“六字诀”,要加上“但观心想”,即要带上心中所想,而非仅仅念这六个字而已,心中要怎么想呢?等会再详细介绍。
治病,“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它是以“六字诀”,即以六种气来治病的,“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关于“六呬”,等会再详细分析,因为这个字有许多不同读音,也有很多争论。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这是什么意思呢?“六种息”,这六个字其中的某一个,你可以接连不停地念,比如针对你内脏的某一个病,不停念这个字。
而且,还要“唇口当中想心”,结合你心中所想来做。所以,这一般不是让你大声念出来。你用这个“六字诀”时,不要大声在那里发音,基本上如果要出声音,也是很轻很轻的,是一种不同的口型,再结合你的想。
我们下面看一下它对应的偈诵:
“而用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x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yōnɡ)处但言嘻”
“心配属呵肾属吹”,这些字是与内脏对应的:“吹”补肾气;“呼”培脾气;“嘻”理三焦气,“呵”补心气;“嘘”平肝气。
关于“呬”,字典里一般念“xì”,但也有人说念“sì”。以前专门修“六字诀”的马礼堂,他以自己的经验,说这个字念“xia”,此外,还有一种“hai”的念音,比如我们心情不好时,会叹气一样的念“hai”,通过这种叹气一样的念“hai”的方式,就能把内在郁闷的气发泄掉,这也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以上是治病。如果你没有病,那最简单的方法,打坐之前用口“吐浊气”,“吐浊气”的时候要细、长,或用口“呼——”出来,吐一口浊气。注意不能以特别粗猛的方式来吐,有些人是大声地吐,这个不太合适,要基本上以没有什么声音的方式吐,要很细地吐出浊气,然后再用鼻子吸进来,“吸清气”。这样吐三口浊气就可以了。这样再去打坐时,就不容易有气息不顺等情况。

《童蒙止观》:“调食者。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léi瘦)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
你想坐禅,吃饭等也要很讲究:如果吃得太饱,坐在那里胀得要死,最后脾胃会消化不良、甚至有可能得病。所以,如果吃得过饱,要消食之后再坐,过饱会“气急”,“百脉不通”,甚至“令心闭塞,坐念不安”,你即便坐在那里也难受;但如果吃太少,肚子饿得难受,那坐也坐不住,念头也定不下来。
所以,这两种情形都不合适,坐禅最好是在不饱不饥的情况下,如果你中午饭吃过之后马上坐就不合适,一般要在消食之后,比如在饭后两个小时坐,这样效果就会比较好。
《童蒙止观》:“若食秽触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另外,所吃的食物也要注意:有些食物吃了之后会令人心识昏迷;吃了不应该吃的东西会引发以前的老毛病;另外坐禅的人尽量素食,这对你有帮助;坐禅的人吃辣椒等特别辣或者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太合适,因为坐禅时气容易往上走,如果吃辣的就容易上火,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首先第一步要身安,所以饮食要注意,“饮食知节量”,不要吃得太多,如果太贪,死命地吃,最后吃撑了,那你坐着就会很难受,没法修行,“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这是要调饮食,即在饮食上要注意的。

睡眠

《童蒙止观》:“调睡眠者。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闇昧,善根沉没。当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是乃可栖心圣境,三昧现前。”

有些人一天到晚睡觉,一天不知道要睡几次,越睡越想睡,这就成病了,越睡越愚痴,这都是因为放纵睡眠,如果放纵睡眠,就会越睡越多。

以前碰到过一个人,他吃了早饭睡、吃了中饭睡、吃了晚饭睡、晚上寺庙里面熄灯了又睡,一天要睡四次。有一次我叫他:“我们饭后出去散散步。”

他说:“不用散步,我躺着也能消化。”

所以,如果睡多了,会越来越想睡,也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也要注意:有些人太精进了,所以睡眠很少。如果是修行到了,自然而然地睡眠少,那倒也可以;但有些人是勉强硬不睡,然后白天一天到晚打瞌睡,这样也不合适。如果坐禅时打瞌睡,那就非常麻烦,这是有病的、不正确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不要放纵睡眠,但同时睡眠也不要太少。

如果能经常与打坐结合在一起,你的睡眠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虽然睡得少,但精神会非常好。《童蒙止观》中也讲,“神气清白,念心明净”,神识非常清明,这样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