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earch
Related Searches: Bluetooth, Virtual Reality, android, smart phone, mtk, smart watch, Keyboard, OPENBOX View all
Picture of 地藏经玄义 悟道法师主讲

地藏经玄义 悟道法师主讲

SKU: FS9104015
这个玄义在《地藏经科注》称为「纶贯」,纶贯就是玄义
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
     

地藏经玄义  悟道法师主讲

地藏经玄义一念自性,体元湛寂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集)  2020/9/16  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4-012-0001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经》玄义。诸位同修,及网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学习过净老和尚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接着再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玄义,这个玄义在《地藏经科注》称为「纶贯」,纶贯就是玄义。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还没有讲经文之前,一定先把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像天台宗的「五重玄义」。五重玄义,讲经法师采用的是最多。贤首(就是华严宗)的「十门开启」,像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他就用贤首的十门开启,在讲经之前先介绍,用这个方式。《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他用天台宗的五重玄义,都是经前的介绍。玄义,也称之为纶贯。我们在此地看到的注解,是清朝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法名灵椉。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椉」字是古写,这个念「乘」,就是我们现代乘车这个乘。现在不是这个写法,现在用乘车这个「乘」,叫大乘、小乘。青莲法师他用的是纶贯,也是玄义的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宗的五重玄义,而且比五重玄义内容更为丰富。我们今天在第一面看的就是序文,序文并不长,只有在这一面当中。序文里面一共分成五段,对于我们学教的人来讲非常重要,学教就是学讲经说法,这是主要要学习的;不但是学教的人,即使对于普通学佛的人来说也是应该知道,使我们对于佛法产生更坚定的信心。像这段文字古大德也有很多说到的,但是他这段文讲得很清楚。我们将这段文念一遍,第一段: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给我们叙说法界的根源,或者是说法性的根源。诸位要知道,法性跟法界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从体上说,法界是从用上说,有体有用,体用是一不是二。这从哪里来的?要用现代话来讲,宇宙万法从哪里来?为什么有宇宙这些万事万物?这个地方一行半的文字就把它说尽了,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什么?一念。一念很难体会,一念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为什么很难体会?我们想体会已经落到第二念、第三念,那就不是一念,无量无边的念都出来了。诸位要知道,你要能够见到一念,能够契入一念,在佛法里面讲,你就成佛了。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就是一念。佛法修学无论哪一个宗派,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一念,宗门叫「明心见性」,净土叫「一心不乱」,密宗叫「三密相应」,教下叫「大开圆解」,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心,你要是证得一心,你就成佛,这个佛不是普通佛,天台大师讲圆教的究竟佛果。一念难!一念是根源,宇宙万法的本体,都从这里出来的。

  我们知道现代哲学讲本体论,讲的人很多,著作也非常丰富,总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没有证到一念,他所说的这些道理还是落在二念、三念,落入第二念、第三念,然后再发展出去就无量无边的念,那就很多了,这就让我们不能够心服口服,他怎么讲,我们总是有疑惑在。要证得一念,必须要有甚深的禅定功夫,说实在话,佛家讲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只不过是禅定功夫浅深、层次不同而已。禅定功夫很浅的没有出三界,我们在经上看到色界四禅天。功夫再深一点的,阿罗汉的九次第定。色界天四禅八定,没有出三界,到第九定他才出三界,阿罗汉九次第定,才可以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证得权教菩萨这个果位,还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也能够证到所谓权教的佛果,就是十法界的佛。所以佛有十法界的佛,就是权教的佛果,天台宗六即佛就给我们列得很清楚,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没有出十法界的佛叫相似即佛。没有出十法界,为什么没有出十法界?还没有证到一念,如果证到一念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所谓是一真法界,《华严经》、《法华经》的境界,一真法界。如果破了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入一真法界,最低是圆教初住位的菩萨。初住一直到等觉,还有四十一个位次,然后再上去就是妙觉,在《华严经》我们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四十一位不是说四十一个,是四十一个位次的明心见性的菩萨。

  一真法界从哪里来?一念变现出来的。一念就见一真,多念就见到许许多多的法界,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真的。天台宗讲「百界千如」,十法界再乘以十就一百,一百再乘以十就一千,一直乘下去就无量无边了。但是这无量无边从哪里来的?从那一念出来的,没有离开一念。所以佛告诉我们宇宙万有从哪里来?从心想生。心想是什么?多念,不是一念。我们现在会常常讲我杂念好多,念头无量无边的,那就不是一念。一念就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这是一念,唯心所现是一真。就是我们六根的根性,第一念,我们眼睛睁开所见的第一念,第一念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但是那个速度太快了,我们很快就落入第二、第三,无量无边都出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所有的境界,都是我们唯心所现,我们这一念心它现出来的。心现出来这些境界,它没有变化、没有生灭的,这是一念,不生不灭。唯心所现是一真,一真就是它是真的,它不会变;落到第二念、第三念、无量无边念,那是唯识所变。现在那个变是识在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你起了无明,就产生妄识。中峰国师在开示里面讲,「众生迷之,便成妄识」,迷了真心,变成虚妄的境界相出来,「一念不觉生三细」。所以唯识所变就变无量无边的法界,那法界就太多了。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无量法界归纳成十法界,所以「十」我们不能给它看作是数字,只有十个法界,十是代表圆满、代表全部的,代表无量无边的法界。

  我们自己可以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一个人一个法界。就是我们自己的法界也无量无边,你一个念头起来就一个法界了。我们起了多少念头?真的法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每一个人念头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法界。我一个人是不是一个法界?不是只有一个法界,不要以为说我一个人就我一个法界,不是的。一个人也是无量无边法界,因为我们的念头太多了。为什么?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念念都不一样,每一念就是一个法界。我们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我们自己无量无边法界,别人他也是无量无边法界。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无量无边的法界,因为前念跟后念它不一样了。过去我们净老和尚讲这个事情,他也用照相机、用电影底片,后来讲到《华严》念念不一样的,他就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万花筒你每转一次,它会自动排列,没有一次相同的,让我们从这个上面去体会前念、后念就不一样了。好像我们照相一样,照相,站好,第一张拍下去、第二张拍下去、第三张拍下去,我们看起来好像是一样,其实不一样。所以每一念就是一个法界,将来诸位读《华严.十定品》,你就会明了。法界存在的时间多久?刹那际,前一个刹那际跟后一个刹那际的法界就不一样,速度太快了。说到刹那际我们难懂,我们今天讲分秒,刹那际我们体会不到,讲前一秒钟的法界跟后面一秒钟法界就不一样,这里头就很大很大的变化,所以法界它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唯识所变,那是识在变的。这地方一开端是给我们讲『一念自性』,这是把根源找出来、说出来了。「一念自性」是什么样子?『体元湛寂』。这个体是讲性体,我们要从这里去体会它的意思,千万不要坐实,以为真有个实体,那你就错了。你要虚求你才能体会这个意思,绝对不能坐实,这样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宗门讲「豁然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

  古大德注解经典,像《金刚经》,也许诸位有看过《金刚经新眼疏》,这早期在台北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有印出来流通过,这个是过去从大陆来台湾的道源老法师他提倡的,我们也印过这个注解。但是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新眼疏》这个注解虽然好,但是坐实,这就是它的病。而这种病在我们凡夫非常容易犯,为什么?无始劫以来我们就用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执着,坐实就是执着。他注得很不错,注到开悟的边缘,没有真的开悟,接近开悟而不能开悟,原因就是坐实了,病就在此地。他不懂得虚求,虚求里头才知道万法皆空。在万法里面,哪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去坐实的?所以你真正明了,所有一切万法都在变化。为什么它会变化?因为它的根是变化的。根是什么?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阿赖耶。相宗里面告诉我们,相宗对于这个事情分析得最透彻,法相宗。在佛法里面分两大类,一个性宗,一个相宗,法性跟法相。性是讲本性,相是讲外面这些事相,万事万法这些相。相宗对这个事情他分析很透彻,「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正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混沌初开」,那是一念不觉。

  无明是个动相,无明不是静的,一念它是静,无明是从一念里头又生起一念,那个念是动的,那是无明本,那个是无明的根本,一念当中又起一个念。《楞严经》讲「头上安头」,头本来就有,再安上一个头。因此这才从无明产生三细相,三细相变成六粗相,这样才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万事万物出现。所以它识的根源就是动的,哪有不动的道理?你在一切万法里面找不到一个不动的。什么东西不动?动当中有一个不动的,心性不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六根根性不动,六根根性是真心。所以任何一物,不仅是我们人,连一粒微尘、一根汗毛都是真心跟妄心混合的现象。真在哪里?真在妄里面,「真妄和合」。到什么时候你才离开妄?到一真法界就离开妄了,脱离十法界,那是纯真没有妄,十法界里面都是真妄和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我们在经论上看到,阿赖耶以外呢?你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一样不是真妄和合。我们这个身体是真妄和合,我们身体里面有一个真的,就是妄心里面有个真心,那个真心就是我们六根的根性,你眼能够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这里面的性就是真的。所以《楞严经》佛叫阿难去找心,你心在哪里?七处征心,阿难找了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了。所以我们这个自性里面它还有一个真的,六根里头有个真的。所以佛教学,就是教我们认识那个真的,舍弃那个妄的,这个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就叫成佛。

  你要见性在哪里见?妄里头见性。动里面有不动,杂念里头有一念,绝对不能离开一念,一念是根本,杂念就是从一念里面生出来的,离开一念,你哪里会有第二念、第三念?那没有了。譬如说月亮,我们常常讲「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照在下面,反正有水的地方都会现出月亮,月亮那么多,那么多的是妄的,不是真的。但那个妄的从哪里来?从天上那个真的月亮来的。如果那个没有了,哪有下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没有了。所以比如月亮,离开天上的月亮,哪里会有第二个月?没有了。所以哪里会有水中月?不可能的。《楞严经》里面讲捏目看作第二月,带妄之真,就我们眼睛把它捏一捏然后看月亮,月亮就变成两个,就捏目看作第二个月亮,看作第二个月亮,那个就是带妄之真。所以水里面绝对不会有月亮出来。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所有一切万物,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全部都是真妄和合的现象。我们学佛,特别是研究教理,对这个基本的原理你要是搞不清楚,学这个教怎么会透彻!

  此地讲的是真,不讲妄,讲一念自性。一念自性,体是湛寂。湛寂是形容,「湛」是什么?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极其清净平静的时候,这叫湛,湛寂;「寂」是寂然不动,是真心。所以一切动是依不动而生起的,不动是真心,动了就是妄心。我们现在从早到晚连睡觉都会作梦,梦是什么?是心动,心在动。要晓得动依什么起来?动是依不动起来的,动是妄心,不动是真心。所以我们要认识真心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性质,佛法的修行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任何宗派修的是什么?禅定。为什么修禅定?因为「体元湛寂」,只有修定才能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你不修禅定决定见不到自性。见到自性的人,我们称为圣人,在华严会上称为法身大士,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真性也称作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法是万法,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原来是自己,是自己真性变现出来的。真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古人用作梦来比喻,梦中我们看到很多境界,有自己、有别人、有山河大地。梦中的境界从哪里来的?都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如果忽然觉得我在作梦,梦里面自己的身体是我,梦里头所有一切人物还不都是自己变现的吗?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和合」,我们在梦境里面可以领悟这个道理。梦境如是,我们眼前的境界也没有例外,何尝不是如此!然后才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现相,于是我们才懂得,佛菩萨为什么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简单的讲,就是爱护、照顾、帮助。他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原来是自己,是一体,不是别人,照顾众生就是照顾自己,爱护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我们讲「自重自爱」,谁懂得?佛菩萨才懂得。什么叫自重自爱?你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懂得自重自爱。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我们要明心见性,不修定怎么行?修定的方法太多太多,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是修定,修定不是一个方法。宗门里面参禅是修定,观心是修定,看话头是修定;在教下里面读诵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持戒也是修定,样样都是修定。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这些方法都是修定,所以变成修福了。佛不是教我们修福,是教我们修定,唯有修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智慧开了就能见性,就能见到一念;一念是根本、是源头、是原始,你才真正得到。定在哪里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动中修不动。我们生活是动态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一生当中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居无定处,游化在世间,那是动态。身是动的,行是动的,但心不动。心怎么不动?没有妄念,永远能保持一念不生,佛确实是如此。

  凡是见性的人,在形相上来看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心理上不一样。凡夫有杂念、有妄想,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没有妄想、没有念头,他永远住在一念里面。我们净宗讲「一心不乱」,古大德给我们讲解「一心」,有事一心、理一心,事一心是禅定的境界,理一心就见到一念,般若智慧开了。所以事一心是十法界的境界,而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十法界里面我们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天台家讲的藏教佛、通教佛,在六即佛里面讲相似即佛,跟佛很相像,但是还不是真佛,因为还没有见到一念,还没有见到自性。这个境界他已经超越六道生死轮回,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我们念佛功夫成片虽有定功,但这个功夫成片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定还不够。这是以净土宗来讲,一心不乱功夫浅深分这三个层次。大分,因为大致上可以分这三个阶段:功夫成片,你的功夫还没有能够超过六道,还在六道里面,有功夫成片,你生人天善道,这个可以,但是你超越不了六道;事一心不乱,你的功夫不能超越十法界;理一心不乱,就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华严经》称为法身大士。

  所以一定要懂得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定,我们要怎么修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光同尘,跟大家一样,只要不着相就是修定。《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原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是修定;但在净宗讲,这是修一心不乱。什么叫不取于相?就是不着相,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着相了。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更好懂,随顺自然生态,那就不着相了。我们能够随顺大自然的生活,这是最好的、最健康的,不要违背大自然的生活。可是一切凡夫总喜欢违背自然生态,感觉到自己很特殊,自己要表现。现在人讲创作,他要发明、他要创作,佛给我们讲,这是错误的。就连我们世间圣人孔老夫子也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没有创作,完全随顺古圣先贤所教的、所讲的;在道家讲「道法自然」,这个叫随缘。破坏自然生态,破坏你的湛寂,这个损失太大太大,这在修行上会破坏你一心,破坏你见性,这才是真正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原理原则上懂得了,我们就知道怎么修。

  《金刚经》好,文约义丰,全经文字不过五千字,义理非常丰富。教人只是几句话,你一生就受用不尽,不但一生受用不尽,生生世世都受用不尽。《金刚经》,你懂得一首偈或半首偈,你会修了,就成佛有余,不用多。《金刚经》给我们讲的原则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面你不要去着相,心不要动,这就是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饭,不要着吃饭的相,有些人吃饭很考究,要讲求色香味,这些美味,着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你在吃饭里面看到饭菜,你能够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所以吃饭是修一心不乱,吃饭是修定。再者,穿衣也是修定,接待客人也是修定。菩萨道、菩萨行在哪里修?完全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过日子就成就无上道。因此你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法要学。就在生活当中就成就无上道,就成佛了。善财童子在《华严经》表演给我们看,一生成佛。他怎么修的?在生活当中修。

  所以过去我们净老和尚常讲,他跟方东美教授学哲学,方教授给他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没有错!你要懂得怎样去享受,湛寂是享受,是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是最高的享受。从哪里下手?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弃;要放弃控制别人的念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控制别人、控制环境、控制万物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你要想成就,要想见到一心、见到自性,这些障碍要懂得去掉,恢复到自然。去掉怎么修?从布施下手,《金刚经》就是教我们从布施。章嘉大师我们净老和尚请教他:佛法这么好,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入进去?章嘉大师给他讲,看得破,放得下。从哪里下手?布施。没有钱,怎么布施?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从这个外面这先布施。从外面舍,舍到内心,内心你要控制人的念头、控制万物、你要占有,那些念头舍掉,才能恢复到一念,恢复到自然。所以自然里头绝对没有一念控制别的东西,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才能够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才懂得怎样成就自己,帮助别人。没有自己了。所以这个道理懂得了,你才很喜欢去修定修慧,你才喜欢要远离这些业障。你不懂这个原理,你修学就有困难,我为什么要这样修法,好像枯燥无味,他在这里头没有法乐、没有法喜;透彻明白了,修学就产生法喜。

  由此可知,佛法重心枢纽还是在解门,一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典,清凉大师把它分做「信、解、行、证」四个部分,解分几乎占三分之二,就是你要去理解,这个经文占《华严经》三分之二,一半以上;信、行、证在全经当中只占三分之一。所以这就是说解难,你不能透彻理解,你就没办法修,不知道怎么修。今天多少人修行功夫不得力,很想修、也很用功,功夫不得力,你要追究他的原因在哪里,就是他没有理解,或者理解,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所以他修行功夫不得力。然后才知道法师之可贵,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当中,没有领导大家到念佛堂去念一天佛,没有带领大众到禅堂去参一天禅,天天讲经说法,你想想为什么?解难。明白之后做很容易,就在生活当中,不必老师带自己就会。佛法确实是「知难行易」,知道难,行不难。那个「行」,说实在话,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你那一念能转得过来,凡夫就成佛了。

  但是你要懂得为什么要转过来、要怎么转过来?这个可不容易,这是佛法它的中心。你怎么转,要怎么样才能学得会?用真心。妄心是永远有很多层的隔碍,一定要用真心,真心是「一念自性,体元湛寂」,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有一念想着自己,你这个教才能够通达。有一念为自己就变成障碍,佛来给你讲经说法,你也不会开悟,什么原因?你本身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一念私心。他有一念私心在里面障碍着,这是讲我们很粗很粗的,这一念私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三大障碍,执着是最严重的,分别次之,妄想又次之。

  下面说:『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是教给我们怎么样去用真心,真心虚,不能坐实,坐实就错了。这个道理,我们要仔细去看《楞严经》,楞严会上以阿难尊者做代表,阿难尊者就把这个心看作实在的,就坐实了。他认为真有一个心,所以佛问他心在哪里?释迦牟尼佛也没有问他真心、妄心,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心在哪里?你把心找出来给我看。七处征心是说明什么?阿难找了七个地方,说明心虚,没有。有没有?决定有。在哪里?找不到。阿难找了七个地方,我们都想不到那么多,他竟然能想到那么多,都被佛否定了,找不到。但是有没有?有。有,但是你找不到。佛家最初就用法轮做标志,现在讲商标,我们佛法第一个标志就是法轮,圆,那个圆心,圆周。诸位要晓得,圆一定有个圆心,它有一个中心。圆心在哪里?你找不到,那个心是虚的,但是有没有?有。有,但是你找不到。我们想看看圆的心要是一实,这个圆就决定不能动,就动弹不得;它是有心,但是心它不是一个实体,所以它的轮会动,圆是动的。这个圆,动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动,动的道理就是它心是虚的,你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你决定找不到;说它没有,但是它是所有一切动态的主宰。

  我们要用心来学这个,心里头一丝毫东西都不能存在,存不得。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说的心,由此可知,他丝毫执着都没有。怀让禅师去参六祖的时候,六祖问他:「什么物,恁么来?」这个用现在话说,就是你是一个什么东西、你是从哪里来的?问这两句话。这是禅机,我们一般人如果不懂这个,那不起作用。但是怀让禅师他回答得很好,他回答六祖:「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似」就是如果说像一个东西,那就错了。六祖肯定,给他印证,你如是,我也如是。你说我是一个什么东西?说是一个东西就不对了,就错了。这是什么?见到一心,见到一念,自性。自性什么都不是,不可思议,说不出来,可是它真有,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主宰根源,这个东西它没有来、没有去,本来是这样的,不像一切万物有来由,它没有来由。没有来也就没有去,没有生当然它就没有灭,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你懂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是转变。因为你有真心,你有自性,不生不灭,转变生灭的现象是妄心在变化,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变化。

  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也讲,「如镜中相」。镜子里面那个相,你看那个镜子,什么人来它就现什么相。这个人在镜子里面它有来来去去的,一下这个来了,照了是这个相;那个来了,照那个相;照外面有外面景观的相,森罗万象,但是那个镜子它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我们从古大德,像《中峰三时系念》,中峰国师就用镜子给我们做比喻,让我们去体会我们的真心就像那个镜子,现在看到的宇宙万有,就好像镜子里面照外面所有的景象,「物境互彰,不违色像。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在这万象当中,因因果果,千变万化,但是镜子一尘不染。这是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去体会。所以中峰国师这些开示,因为国师他是禅师,他是大彻大悟的,所以他的开示里面都含有禅机在。我们再来看青莲法师的《玄义》,可以互相有一个对应、一个对照。这是我们学佛很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虽然不是学讲经说法,但是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这个道理还是要懂。这个道理你真搞懂了,佛法哪有迷信!不但不是迷信,是所有的人都应该要学的。为什么?你不学,你就不认识你自己,我们简单一点就是这样。现在我们不要以为我认识我自己,我怎么不认识?不认识。你自己是什么?哪一个是你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去追查,好像我们大家都「我很了解我自己」;如果你进一步去追查,你就发现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

  好,这节课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地藏经玄义迷悟有殊 心性无别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20/9/17  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4-012-0002

  《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诸位同修,及网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纶贯,上一节课讲到真心、一念。

  「佛在楞严会上,就以我们人做例子,我们一个人身上哪一部分是真,哪一部分是妄;我们能够分别、能够想像,这是虚妄的,我们六根根性,见性、闻性、嗅性、尝性是真实的,永远不变,不生不灭,这是从我们一个人身上显示出真妄和合。真的那一分是什么?佛性。你要明白了,在佛性上做增上缘,你这一生就成佛;你不了解,在虚妄的识心上做增上缘,那就搞六道生死轮回。」「这是佛就我们一身」,就我们这一个身体,「把真妄和合给我们指示得这么清楚、明白」。我们六根当中根性是真的,那是本来就存在的,不生不灭,没有来没有去,没有动过,要我们去认识那个自性,认识了自性就叫成佛。「所以用心要虚,心里头什么都不能存,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能存,佛法也不能存」,这个存的意思就是有。「分别执着不可有,让你的心虚,虚就灵,灵是什么?智慧」。「不灵就迷惑,虚就生智慧,你心里头有东西就实了」,装得满满的,「你有牵挂、有忧虑,心里头真有东西你就迷了,心里头不能有东西」。「佛在《金刚经》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心里头不能有佛法,有佛法那你迷了,你不会懂得佛法。我们多少人研究经为什么不开悟?心里头有佛法,所以不会开悟。」再告诉大家,「你心里没有佛法,你也不会开悟,为什么?你心里还是『有』,你有『有』错了,有『无』也错了,有、无两边都要离开,这个东西难!」「世间一切法绝不能执着,有无两边都离开怎么练法?」要怎么练习?不能着有,也不能着空。这个在生活当中就是从随缘去练,练习随缘过日子。「随缘我不着空;虽然随缘,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不着有」,两边同时就不执着,「这叫中道,这是佛菩萨行的」。

  「凡夫不是着有就是着空,在我们六道里面,四禅天以下着有,四空天着空,他不是行中道。」「在佛法里面讲,凡夫着有,二乘着空」,小乘、声闻、缘觉他们着了空,「所以佛在楞严会上,呵斥二乘人是『焦芽败种』,指出他们错误的所在,叫他们回头」。「空有两边不着,才是真正的不着。佛的涅槃是『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是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虽然示现化身在这个世间,他又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不住生死。涅槃、生死两边都不住,就是一念自性,就是自性起用,活活泼泼,它不是死的,这是佛法。无论是空有,着了一边就不是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着,你就迷了,你就不觉,那哪里是佛法?」「所以要晓得,我们在日常当中,用心要用虚」,心虚自然就灵。「正如同惠能当初见黄梅五祖忍和尚时候所说,他讲的话我们很羡慕,初次见面他告诉忍和尚,『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两句话就是『用本虚灵』,他会用心,所以他的心常生智慧就灵。」为什么会灵?他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虚,他心中没有东西。「所以佛经、一切经典,你只要念给他听他都懂」,他没看过、没学过,「他都跟你讲解,他为什么都通达?虚灵」。

  「青莲法师在讲这部经的纶贯,一开头说这几句话用意很深,真善知识。」青莲法师是那个时代,真正在佛门一个大善知识。我们净老和尚在年轻的时候跟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学教,学讲经说法,李老师教给他,「一定要留意教理,不要留意他讲经说法,也就是不要着他讲经说法的相。」一般听经总是好好的要把老师讲的都记住,「还要记笔记,怕忘掉,着相了」。但是这个看根器,我们净老和尚的老师他会观机,就要求他不能记笔记,但其他同学可以记笔记,就要求他不让他记笔记。然后跟他讲,你要用悟的,你要自己去悟,悟了你就活用。悟了这个教理,你学一部经,什么经你都会讲了,它原理原则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悟,你学一部就会一部,学两部会两部,就不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李老师也很慈悲,就教他「会学的人学教理」,这几句话在这里讲就是教理。「你教理通了的时候,一切经都通」,就没那么麻烦。「不但一切经通,所有一切世间法你也通,为什么?一个根源发展变现出来的,你找到根,所有脉络统统都贯通了,这是教理。」「当然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学得会」,所以李老师再告诉他,「如其不能,则不得已而求其次,留意教义;教义就是一宗一派的」。比如说我们净土宗有净土宗的教义,禅宗有禅宗的教义,天台有天台的教义,华严有华严的教义,这是属于一宗一派的。「你能掌握这个原则,虽然不能全部贯通,能通一部分。」「不是学一种你就会一种」,起码你要学会教义,如果学一部经,只会那一部,这种学生孔老夫子不教。夫子教学他的原则就是如果这个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夫子就不教。「教一部就学会一部的,夫子不教;教一部你至少要能够会几部,孔老夫子看到才欢喜。佛法尤其教人是『一闻千悟』,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最好的学生。」

  「下面都是从作用上来说,这些话非常非常重要。」「无相无名,无名大家好懂,无相难懂,为什么?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现象不是都存在」,怎么说它是无相?佛跟我们讲,这是我们的错觉,「真的是无相」。「佛在经上把这个现象告诉我们,这个现象是什么?梦幻泡影。」「《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指一切万法,这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里头」,就是精神的、物质的、抽象概念、不相应行法,这个统统叫有为法,它有变化、有生灭。我们看到宇宙万有这一切法是怎么一回事?《金刚经》跟我们讲「梦幻泡影」,好像你作梦一样,幻好像变魔术,泡像水泡一样,很快就破了;影好像我们在看电视的影像一样,假的,假相。「这种假相存在的时间多久?」如露亦如电,好像闪电。闪电大家都看过,特别夏天要下雨,会有闪电,那个电一闪,马上就没有了;好像露水一样,晚上的露水到早上太阳出来,一照就没了。佛用这个来比喻它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短暂,「实际上比闪电存在的时间还短」。「现在照相机很普遍」,每个人都在玩照相机,现在有手机,手机可以照相。照相机的快门按下去一瞬间,时间就这么长,你再按第二张按下去,跟前面那一张就不一样,可以说刹那刹那它在生灭。「佛给我们讲,生命在呼吸之间」,实在讲,这还是说得很长,一呼一吸还是相当长的时间,这讲了我们一般凡夫比较容易体会。如果根据《华严经》讲是「刹那际」,那个我们根本体会不到,那个才是真相,真的。「刹那际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讲到这段经文再细细跟诸位报告,然后你才知道相不存在,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它本来就不生不灭,你说不生不灭,这个话就没有意义。」「不生不灭是说什么?生灭的时间太短,好像分不出来,几乎生跟灭是同时」,时间就那么快、那么短暂,所以「称为不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