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相关搜索: Bluetooth, Virtual Reality, android, smart phone, mtk, smart watch, Keyboard, OPENBOX 查看更多
暇满人身难得(下) 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第14堂课

暇满人身难得(下) 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第14堂课

SKU编号: FS9101662
除此之外,人身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可以持戒。这是什么意思呢?刚才我们讲到,只有三大部洲的众生,才可以行持佛法。不仅如此,也只有他们才可以持戒。为什么说持戒这么重要呢?因为只有戒律清净,才有可能获得暇满的人身。 这里的戒律,特别指的是「十善戒」,同时也包括「别解脱戒」。按照《菩提道灯论》中的说法,菩萨戒也是如此。有关戒律方面的内容,在后面的课程中会再作讲解。总之,只有透过人身,才能够有机会持戒,《大方便佛报恩经 》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如天道以着乐故深重,不能得戒。」
欢迎转载 功德无量
     

暇满人身难得(下) 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第14堂课

 

暇满人身难得(下)

 

主讲:第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日期:2021年11月14日(日)

 

20211114

 

大家好!今天是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的第十四堂课。

 

上堂课中,先了解了学习「下士夫」法门的必要性。「下士夫」的法门,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前行」和「正行」两个阶段。在「前行」当中,又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解说:「暇满人身难得」和「依止善知识」。其实,这两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下士夫」的前行,也是整个三士夫修道的前行。

 

虽然说,往昔不同的上师,各有各的引导方式。但是我们这次课程,就把「暇满人身难得」作为切入点,开始讲起。

 

总的来说,「暇满人身难得」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说明:第一、什么是暇满?第二、暇满人身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第三、它为什么难得呢?上堂课当中,已经讨论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暇满?然而,就算了解了暇满,知道了我们具备的条件和所在的处境,可是不知道它的利用价值,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接下来就来讲讲,暇满人身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

 

【暇满人身的作用和优势】

 

按照佛经里面的说法,并不是每一种生命形式都适合修行。比如,在佛教宇宙观当中,四大部洲里面,只有东、南、西三个部洲的人,有能力修持佛法。而在天人当中,只有那些曾经在过去世精进修行,留下了非常深厚的佛法熏陶的欲天,才有可能去修行。除此之外,所有其他色天、无色天等各类众生,以现有的身心和状态,是无法生起道心的。

 

古印度月官论师所写的《弟子书》中说:「如来道所依,能引导众生,是由人身得,心力广大故。道非天非龙,亦非非天得,非金翅持明,非腹行似人。」

 

意思就是说,因为人心力量巨大,所以我们人类的身体,对于那些行持如来道,以六波罗蜜引导众生的菩萨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既不是天人,也不是龙族,不是阿修罗,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众生。

 

这些说法可能从道理上,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一旦放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四大部洲,还是非人、天人,感觉上都有点遥远,很难立刻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就试着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来想一想人身的价值是什么,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利益?

 

——人身:喜乐参半,适合修行——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处境。可能很多人对身边的环境已经都太熟悉,甚至感到麻木了,所以要换个角度,从一种更大的视野来看看,我们到底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之下呢?

 

从我们所处的社会角度来讲,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既没有战争、饥荒,也没有天灾人祸,没有极度的痛苦和煎熬,算是过得安稳、舒适。那么,再从温饱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不愁吃穿,纵然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压力、责任,或者身不由己。虽然快乐的时光不少,但也谈不上事事顺心,所以,总的来说算是喜乐参半。

 

然而,就是这种时而痛苦、时而快乐的人生,带给我们一个巨大的优势。什么优势呢?它能让我们有时间,又有动力去思考,然后去反问自己:我们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实际上,这就是佛法修行的动力和源泉。假如每天的生活都是,痛不欲生的话,是不可能有任何精力和机遇去思惟、观察的。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每天的生活太舒适、安逸,像在童话故事里面一样,那也不会产生想要从中抽离出来的念头,谁想从美梦中惊醒呢?

 

所以,从六道的角度来说,投生在三恶道或者天界,都是不可能去好好修行的。正是这种苦乐参半的人生,才是学习佛法最好的沃土。有苦有乐,有忙有闲,有思考的能力,也有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机会,刚刚好适合修行。所以说,生而为人,是六道之中,最好的修行状态。

 

不仅人生的状态,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去修行。而且,我们的这副人身,也是最好的工具和载体。比如说,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身体,就可以去布施、顶礼、帮助其他众生;而我们的语言能力,让我们可以去持咒、念经、广传佛法等等。所有这一切善业,都是要我们身体力行,才能去积累和完成的,而相比之下,这些无形的众生就很难做到。

 

不仅如此,我们的感官功能,让我们可以去聆听法教,或是去实践一些禅修的方法;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去进行各种观想和观修;而大脑的思惟模式和记忆力,让我们可以去思辨、参悟佛法的内容。让我们不仅可以充分理解,而且能将真义融入自心。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观察,都不难发现,人身的能力和作用,是很多其他众生都完全不具备的、望尘莫及的。

 

——人身:可以持戒——

 

除此之外,人身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可以持戒。这是什么意思呢?刚才我们讲到,只有三大部洲的众生,才可以行持佛法。不仅如此,也只有他们才可以持戒。为什么说持戒这么重要呢?因为只有戒律清净,才有可能获得暇满的人身。

 

这里的戒律,特别指的是「十善戒」,同时也包括「别解脱戒」。按照《菩提道灯论》中的说法,菩萨戒也是如此。有关戒律方面的内容,在后面的课程中会再作讲解。总之,只有透过人身,才能够有机会持戒,《大方便佛报恩经 》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如天道以着乐故深重,不能得戒。」

 

这里的「波罗提木叉戒」指的就是「别解脱戒」,意思就是说,只有投生人道,才能得戒。经文当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就不念原文了,用白话来讲一讲。

 

在佛陀时代,目犍连尊者的一位弟子得了病,于是目犍连就以神通飞到忉利天,去找耆婆帮忙。耆婆生前是一位名医,也是目犍连的弟子,死后投生到了忉利天,所以目犍连就特意飞到天上去找他。到了天界的时候,刚好赶上天人成群结队地前往欢喜园。目犍连尊者就站在路边,所有天人一一从他眼前走过,可是没有一个人顾得上看他。耆婆在人群的最后面,也正好赶过来,他看到目犍连在路边,于是就挥了挥手,可是却没有停车,直接从尊者前面开了过去。这个时候,目犍连心想:「他原本是我的弟子,如今享了天福,感受到了天乐,却忘失了本心。」随即就用神力,强行让车子停了下来。车一停,耆婆便走下车,恭敬的向目犍连行了一个礼。目犍连这时就各种责备,说他这样做实在不妥。耆婆听后,回答道:「念我曾经是您的弟子,所以刚才向您挥手致意。您看看,其他天人有人向您打招呼吗?做天人太享受、太快乐了,其实心中并不自在,所以才会如此。」然后目犍连就问耆婆:「我的一个弟子生病了,应该要如何医治?」耆婆答道:「只有断食才行。」

 

在经文的后半部分,佛陀是这样解释的:「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诸天着乐心多,善心力弱,何由得戒?饿鬼以饥渴苦,身心烧然;地狱无量苦恼,种种楚毒,心意痛着,无缘得戒;畜生中以业障故,无所晓知,无受戒法。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戒,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戒也,以业障故。以四天下而言,唯三天下:阎浮提、拘耶尼、弗婆提,及三天下中间海洲上人,一切得戒。」

 

所以说,不管是我们外在的身体,还是内在的精神、思惟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条件,都让我们拥有了其他众生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不仅可以行善、持戒,还可以闻思、实修。因此,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人身,都是修学佛法最好的状态和载体。

 

【人身为什么难得】

 

那么,了解了人身的用途和优势之后,接下来就来看看第三个问题:人身为什么难得?获得「暇满人身」,真的很不容易吗?

 

——本质难得——

 

按照波多瓦大师的说法,「难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说明:本质难得、因缘难得和比喻难得。首先,我们先来讲「本质难得」,也叫做「数量难得」。简单来说就是,从机率上说拥有暇满人身,成为一名修行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前提:先确认自己是修行者—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前提呢?就是要清楚和确定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一名佛法修行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对于修行者来说,才能正确理解,暇满人身为什么难得。那怎样才算确认自己是修行者呢?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随时随地扮演着很多角色。比方说,身为公司职员的同时,又是父亲、又是孩子、又是兄弟、又是好友等等,一人分饰多角。然而,在这里面,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佛法修行者。

 

实际上,在皈依三宝、发心修行、励志成就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是一名修行者了!而这种身分,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身分,为什么呢?因为佛法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是需要生生世世、持之以恒的去行持的事业。它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越了生死,甚至超越了时间。也许其他那些身分,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况相互切换,但是作为修行者,是不能切换的。无论我们什么年纪、身在何处,就算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改变不了我们是一名修行者的身分。因此,应该要随时记得——自己是一名佛法修行人!如此,佛法就是人生的主旨。

 

如果可以实实在在地这样去想,那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把佛法作为大背景来考虑。这就好像一位母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不由自主的为自己的孩子着想,把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切事务的重中之重。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位修行者,时时刻刻想到的,应该是佛法,把佛法作为一切事物的前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说,我们生活中所有其他的身分,都应该建立在「修行者」这个基础上;所有事务,都应该排在修行之后,能做到这样,才算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修行佛法是精神训练—

 

当然,这里有一个重点我们要了解:「佛法作为一切前提」、「所有事务都排在修行之后」的意思不是说,为了修法,就不能合群、不能正常的生活。修行佛法,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训练,而融入在生活当中的修行,意思是要我们随时根据佛法的教授,来调整和敦促自己的行为和状态。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要去独立思惟、自己琢磨,从人生中、生活里面的各种经历和细节,去发现和领悟佛法的内容。换句话来说,要让法教在我们心中「主动」的生起,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佛法应该是从我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种认知和认同,而不是把经论当中的内容,硬生生地灌输到脑子里面,这是填鸭式教育。学佛不是这样的!上师和经论,都只是引导,重点是要我们自己去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就好像一道数学证明题,佛法教授的内容就像这道题的结果,是等式的右边。我们要做的,是去证明这个结果,而这个证明的过程,才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比如说,我们现在讲「暇满人身难得」,这是一个答案,我们不能去死记硬背,或者强行把这种概念附加给自己。重点在于,我们要自己去体会这件事情,然后由衷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生起这样的一种想法和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

 

—修行是看向内心—

 

那么,修行到底是什么呢?

 

从本质上来说,佛法的修行,是精神的训练,就跟运动健身是一个道理。健身,锻炼的是物质世界的自己;而佛法修行,是对内在世界的训练,一种内观的修持。换句话说,就是朝里面看,看向自己内心的训练。

 

那方法是什么呢?如果要看外面的世界,我们用眼睛,以及各种感官去体验、经历。但是,如果想要看清自己,目的是修心的话,那就需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体会和感知。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节奏,都恰恰相反的。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物质的社会,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终其一生去追求那些可能自己也不太确定的目标。从求学到毕业,从工作到家庭,最后大半辈子一晃就过去了。基本上是麻木的去跟着时代、社会,跟着周围的人和环境,走过了一生。在这样的忙碌当中,都没有来得及停下脚步来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到底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意义?

 

那么现在,当我们终于决定暂停一下,去思考和寻求一些答案的时候,其实,佛法的修行就已经开始了。随着老师教导的方法,一步一步耐心的坚持修行,试炼自己的心,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心就会达到一种,既柔软又坚韧、既强大又温暖的状态。这就说明,修行有了效果,佛法融入了自心。

 

所以说,修学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静下心来,把目光收回来,不看世界,不看别人,只看自己。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一样,去观察自己,如果连自己的条件和状态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搞得清楚自己的心,那就更别说是修心、修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讲「暇满人身难得」,因为这是认清和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投生人道如佛陀握土—

 

那么,想要了解「暇满人身」多么难得,首先我们要来看看,仅仅是投生为一个普通的人身,就有多么的不容易!

 

《杂阿含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佛陀在给孤独园的时候,随手从地上抓起了一把土,然后就问众人:「是我指甲里的土比较多呢?还是大地上的土比较多?」大家回答:「世尊指甲里的土太少太少了,大地的土太多太多了,这两者比起来,根本没有可比性。」于是佛陀说道:「我指甲里面的土,就好比有形的众生,只有那么一点点;而那些细微、细小到看不见的众生,就好比大地上的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同样的道理,那些生而为人,死后再次能够投生为人的人,少得像指甲里的土一样;而世世都投生在地狱、畜生,或者饿鬼的众生,多得就像大地上的土一样。」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前生和后世都能投生为人的可能性,就跟指甲上的土,和整个地球上的土相比较一样。如果大家仔细用心想一想,应该能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机率。

 

那么,在六道之中,能够投生为人已经是这么不可思议,要是再想投生成「暇满人身」,成为佛法修行人,我觉得这个机率,可能已经没有办法用数字来形容。

 

在一些教言里面,就阐述了不同种类的人身。例如:有很多人身,属于平凡人身,都是那些不太了解善恶取舍,对人生也没什么太高追求的人;再比如说,行恶的人身,像屠夫、猎人、杀手等等。而在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身当中,只有「暇满人身」,才是唯一适合修行佛法的一类人。

 

—密勒日巴和猎人日巴的故事—

 

说到猎人,有一个密勒日巴的故事,很有名,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都知道,密勒日巴长年在山洞里,独自修行。有一次,他来到了西藏和尼泊尔的一个交界处,找了一处山洞住了下来。现在这个地方,属于尼泊尔的马南地区。

 

有一天,密勒日巴突然听到山洞外面传来猎犬的叫声,接着就是一声巨响,于是心想:「这里一向寂静,是禅修的佳所,难道今天来了障碍了吗?想着想着就走到洞口前面的开阔处,坐在一块巨石上面。一会儿的功夫,只见一只黑鹿,汗如雨下,惊恐万分的样子,慌忙跑到尊者前面。密勒日巴一看,马上生起了悲心,心想:「多么温顺的一头鹿,纵然从未伤害过他人,如今却被追赶,害怕成这个样子,实在太可怜!」于是,就向黑鹿唱起了道歌。听说密勒日巴很擅长,也很喜欢唱歌,所以经常唱道歌。他的悲心和歌声感动了黑鹿,也抚慰了牠的痛苦和恐惧。黑鹿不禁流下了眼泪,乖乖的走过来,安静的卧在尊者的左边。

 

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就想:「刚才听到了狗叫,估计那条狗已经就在不远处。」正想着的时候,只见一只棕红色的猎狗,气势汹汹的向黑鹿狂奔过来。密勒日巴想:「如果我能平息牠的怒火,那该多好!」于是,心中充满慈悲的对牠唱起了道歌。这次的歌声,也同样感动和安抚了猎狗。牠摇着尾巴走过来,舔着密勒日巴的衣服,然后就卧在尊者的右边,两个爪子乖乖的放在前面。就这样,一只鹿和一条狗,一左一右,像母子一样,安详平静的趴在密勒日巴的两侧。

 

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又想:「在牠俩后面,一定有个猎人跟着,估计很快就要到了。」结果,不一会儿的功夫,只见一位身材魁梧的猎人,手里拿着弓箭,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跑过来,眼露凶光,一副傲慢凶狠的样子。他看到鹿和狗,竟然那么温顺的卧在尊者两边,立刻就想:「一定是这个瑜伽士搞的鬼!」于是就气冲冲的说道:「你们这些禅修打坐的人,简直是无处不在!不管我是在高山上打猎,还是在湖边捕鱼,到处都有你们!我看你们这些瑜伽士,死一两个也没什么关系!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布衣能不能挡得了我的箭!」

 

说着就拿起弓箭,准备射向密勒日巴。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就想:「对动物说上几句法,牠们都能有所感化。他是一个人,我要是对他说几句法,他应该也能听得懂。」于是,就对猎人说道:「先别着急射箭,听我唱一首,再射也不迟!」于是,就唱了一首道歌。歌词大意是说,佛陀说人身难得,可是今天见到像你这样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得。降伏外敌没什么用,今天是降伏自心的时候!虽然歌词的内容,这个猎人不太懂,但是他觉得鹿和狗这两者,向来都是绝对不可能共处的,如今却像母子一样和睦相处,实在令人费解。此人一定有些过人之处!

 

于是,他就走进尊者住的洞穴,仔细查看了一番,想要瞧瞧这到底是何方神圣。结果洞里面,除了一些荨麻草之外,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他心中不禁生起了一丝信心,就对密勒日巴说道:「请问您是哪位上师?师承何人?修的是什么法?谁在照顾您?我能不能跟随您修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于是,密勒日巴就又唱了一首道歌,作为回答。意思大概是说:「我是密勒日巴。帝洛、那洛、马尔巴,是我的上师;雪山土山,是我的住处;岩羊和鹿,是我的家畜;兔狲狗狼,是我的守门犬;日月星辰,是我的风景;神魔仙人,是我的邻居;猿猴和熊,是我的玩伴;光明快乐,是我的陪伴;荨麻野草,是我的食物;山泉池水,是我的饮料;气脉明点,是我的衣服。你要是觉得这些都适合你的话,就来跟着我学习吧!」

 

猎人听后,看到尊者所说和他所见的状况完全一样,心中备受感动。随即,恭敬的顶礼尊者,而且把弓箭、猎狗和全身家当,悉数供养给了密勒日巴,并请尊者慈悲摄受他们。后来,这个猎人成为密勒日巴的八大弟子之一,叫做猎人日巴。

 

—眼光放大,全人类视角—

 

由此可知,我们能够投生为人道的机率,已经是微乎其微;又能在各种不同的人身当中,获得暇满人身,成为修行人的可能性,基本上就是微小到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我觉得很多人,体会不到人身难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或者眼光不够远大,所以才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

 

假如我们只是看看周围,尤其只看到身边的几位道友,那「暇满人身」就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如果把心放大,眼光放远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我们来想一想,现在全世界一共有七十八亿人。这么多人里面,信奉其他宗教的,全部加起来已经不是少数;而剩下的人当中,按照如今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无神论者,这些人里面,有相信自己的、有相信及时享乐的、有相信科学的,还有相信金钱的,形形色色。总之,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全人类的角度来看,那些对佛法有信心,而且充满正信的人,绝对可以算是少之又少。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决心修行,而且追求究竟解脱的人,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我们再把眼光放得更大来看,地球上的修行人,就已经是这么难能可贵,再扩展到整个宇宙去计算的话,那修行佛法的生物,又有多少呢?

 

如果按照佛教中的宇宙观,用六道来估算的话,首先,地狱和饿鬼有多少众生先放在一边,天人、阿修罗也暂且不谈,就说傍生,仅仅在这个地球上,就有多少动物呢?而在这数也数不清的飞禽走兽里面,我们可以生而为人,还是一名修行人,这个机率是多少呢?可能是亿亿亿万分之一吧!(反正我的数学不是很好,也算不太清楚。)

 

总之,在这个机率里面,再算上地狱、饿鬼、天界等等所有六道众生,把整个宇宙的众生全部算起来的话,能够成为佛法修行者的机率,可能就小到小数点之后,多少个零都数不清了,这个数字应该已经超过我们的理解范围了。

 

因此,平常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看着自己眼前、周围的几个人,这样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得之处。我们必须把眼光放远,站在一个整体的、具备一切可能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知道自己为何人、身在何处。这就是一种拥有自知之明的智慧。

 

—人身难得,佛世难遇—

 

其实,就算是在平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随时体会和观察。比方说,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无论是一栋公寓,还是一个住宅区,在这所有的住户当中,有多少人是相信佛法的呢?其中又有几个人是愿意去行持的呢?再比如,我们走在商场里面,周围那么多人当中,有几个能算得上是修行人呢?又比方说,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把草丛、树林里所有的昆虫、小鸟等等,每一个众生都算的话,其中是修行人的比例又有多少呢?

 

佛经里一句名言说:「人身难得,佛世难遇。」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人身有多么珍贵的时候,就想想这座城市里的人,或者整个国家的人,乃至全世界、所有六道众生的时候,可能稍微就能体会到一些与众不同了,一下子就会有一种脱颖而出的感觉。

 

——因缘难得——

 

以上,第一种难得——本质难得,是从机率的角度来讲。第二个——因缘难得是告诉我们,从因缘的角度来讲,暇满人身是多么不容易。

 

刚才讲到了人身的用处之一,是可以持守戒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的话,也只有持戒,才能有机会投生善道。

 

持戒清净和获得暇满人身,这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戒律的清净,实际上靠的是身体和语言的持守,所以持戒的果报,就是能够得到暇满人身。这就好比想要获得财富,就要先去布施;想要结交善友,就要修持忍辱。所以,经论当中说,如果想要投生善趣,最根本的成因,就是持戒清净。

 

根据《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说法,想要获得暇满人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以清净戒律为基础;二、以布施、忍辱等为助伴;三、以清净愿力来连结。

 

这里的戒律,指的是「十善戒」。一般来讲,很少人听说过十善,就算知道,又能够做到的人,更是为数不多。然而,就算做到了,也只是远离了八无暇而已,想要得到十圆满,需要再以布施、忍辱作为助伴。所以,能够断十恶,又可以行持布施、忍辱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但是,就算这些全部都做到了,也不能保证可以获得暇满的人身,为什么呢?因为还要依靠愿力。如果愿力不足,即便行了善,也无法把这些善根,转化为暇满人身的成因。

 

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人就知道,行善的人不多,作恶的人不少,尤其如果是对一位菩萨生起了瞋恨心,那就要在恶趣之中承受一劫之久的痛苦。而恶趣的众生,由于处境、状况的关系,通常都会继续造恶,属于恶性循环,这么看来,基本上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基础、助伴和愿力,三个所需条件,那真的就是万劫难遇,不可思议的任务了!因此,如果投生到了恶趣,别说获得暇满人身,就连听到这个名词,都已经不太可能了。

 

噶当派大师内邬苏巴曾经说过:用现在这副暇满人身来成就佛果,跟从三恶道中转生善道人身,这两者相比起来,前者要比后者容易百倍,甚至千倍。所以,用我们现在的人身来成就佛果,是最容易、最接近的。这就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讲暇满人身非常难得的原因。

 

——比喻难得——

 

第三种难得,就是透过比喻来说明。

 

—盲龟浮木—

 

佛陀告诉过我们不少的比喻,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盲龟浮木」,在《杂阿含经》中是这样说的:

 

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遶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

 

简单来说,假如所有的陆地都变成海洋,那么在这么大的海面上,随风漂浮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小洞。这时在海里有一只盲龟,寿命无限,每一百年会从大海里探出头一次。它探出头来的这一下子,能遇到这个木板,而且穿过上面那个洞的机率,基本上可以说是小到没有,而我们能够得到这副人身的机率,比「盲龟浮木」的机率还要小。

 

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里面,引用了这个盲龟的故事,而且在后面写道:

 

「我昔闻有一小儿。经中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时此小儿。故穿一版作孔受头。掷着池中。自入池中。低头举头欲望入孔。水漂版故不可得值。即自思惟。极生厌恶。人身难得。佛以大海为喻。浮木孔小盲龟无眼。百年一出。窬难可值。我今池小其版孔大。复有两眼日百出头。犹不能值。况彼盲龟而当得值。」

 

马鸣菩萨听说,曾经有个小孩,听了盲龟的故事之后,就自己找了一块木板,打了个洞,扔到池塘里,然后自己跳进去,想要试试能不能做到在水里从木孔中钻出来。结果,无论他怎么试,根本都做不到,因为水的流动,让木板一直漂走。于是他就想,佛陀用大海作比喻,而我呢?池子小、木孔大,还有两只眼睛盯着木板,这样都穿不过去,更何况是一只盲龟,在茫茫大海上,百年才出一次头呢。这怎么可能做得到?所以,人身实在是太难得了!

 

—丝线难入针孔—

 

在藏文「甘珠尔」里的《难陀出家经》中,也有一个比喻,是拿一根针,把针孔朝上,然后扔一把芥子。如果有芥子,能正好掉进针孔里,这个机率就是能够获得暇满人身的机率。

 

另外,在《提谓经》中也有这样的一个比喻:

 

「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于是。」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站在须弥山顶,往下面扔丝线。另一个人在山脚下,拿着针接应。两人之间,狂风乱作。得到人身的机率,就是比在这种狂风中,丝线能刚好吹进针孔的机率还要小。这个比喻如果换做现在来说,就好比从珠穆朗玛峰山顶,往山下扔丝线,狂风大作的时候,能不能吹到山下八千多公尺之外的针孔里,基本上可以说是,机率差不多为零。所以说,暇满人身比这个还要难得!

 

—小虫子合掌念佛—

 

不仅佛陀讲过很多比喻,后来有很多高僧大德,也都试着告诉我们,暇满人身有多么不可思议!

 

一次,波多瓦大师在讲法的时候,是这么来形容的:比如现在我们面前,有一只小虫子从地里钻出来,向我们合掌,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会不会觉得这是特别神奇的?应该简直是不可思议吧!同样的,我们在三恶道里面辗转流荡了很久很久之后,现在终于有机会得到了暇满人身,而且还能够修持佛法。此情此景,是比那只小虫子合掌念佛,还更要让人难以置信!

 

【人身难得,如此幸运】

 

讲了这么多比喻,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如果能够站在一个更全面、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我们就不难发现,生而为人,获得暇满人身,又能成为一名佛法修行者,是一件多么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现在就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上发生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的去珍惜和利用它。

 

——沉香换炭——

 

以前有一个人,找到了一块上好的沉香木,拿到市集上去卖。大家知道,沉香是非常珍贵,价值连城的木材,但是他所在的这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沉香,所以一直无人问津。傍晚的时候,他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看到一个卖炭的铺子在算账,他心里就想:「人家赚到了钱,可自己什么都没有卖出去。」就这样好几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人买他的沉香,可旁边的木炭生意倒是流水不断。这个人就想,不如把这个沉香烧了,变成炭再卖,就有钱赚了。于是,他就真的烧了整块沉香木,赚了一锅黑炭的钱。

 

——买椟还珠——

 

我们现在有了暇满人身,如果还不好好利用它,好好的修行,那就是真正的有眼无珠。说到这儿,可能大家也都听过,「买椟还珠」的故事。战国时候,一位楚国商人想要出售珍贵的珠宝,就做了一个漂亮的木盒子,把珠宝放在盒子里面叫卖。后来,一个郑国人重金买走珠宝,但是这个郑国人买了之后,却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商人,自己拿着漂亮的空盒子,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坚阿瓦的精进修持——

 

我们现在白白浪费的暇满人身,就像是「买椟还珠」。不管怎么说,今天讲了很多故事。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好好的去体验,反复思考。最后,再来讲一个噶当派的故事,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

 

仲敦巴曾经问弟子坚阿瓦:「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人身有多么难得?」由于他不断地去这么提醒,坚阿瓦深受启发,所以每次在上座修法之前,都会先念诵《入中论》当中的一首偈颂:

 

「若得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从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这首偈颂的大意是说,现在身心自由、顺缘具足的时候,若是没有好好把握,那等到日后堕入恶趣,完全身不由己之时,谁能来帮助你呢?坚阿瓦就是这样,都会先念过这首偈颂,进行观修和思惟之后,才开始继续自己的修行功课。

 

后来,他的师叔贡巴瓦,看他修行实在太拚命,连觉都不太睡,就对他说:「孩子,要休息休息,放松一下。如果太努力的话,身体会吃不消的。」听他这么说,坚阿瓦答道:「您说得没错。但是,一想到人身难得,我就根本没有办法休息。」

 

往昔大德们,能够获得无上的成就,不仅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人身是多么难得,而更加的精进、努力,发奋修行,所以他们才那么厉害!今天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触动和感悟,能慢慢体会到,其实自己有多么的幸运!

 

那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